本文围绕黄河展开,讲述了黄河在华夏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它既孕育了中华民族,有着恢宏气度,也带来过灾害。文中提及人们对黄河的歌颂、在黄河边发生的历史故事以及黄河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治理让黄河呈现安澜之状,最后描述了黄河口的美丽景致以及国家对黄河治理和生态保护的愿景。
(第一章)
黄河,那是我心中无比神圣的河流,是我怀着赤子之心深情呼唤的母亲河。遥想在远古的洪荒年代,黄河仿佛拥有无穷的洪荒之力,硬生生地在地表撕开了一条长达五千多公里的通道。就像一场强力的阴阳交合,它孕育出了铁骨铮铮的华夏民族。那浑黄的河水,宛如生命的底色,流淌着桀骜不驯的生命张力;它囊括千山万壑,有着恢宏无比的气度。黄河,就像一部由大自然书写的煌煌巨著,被千秋万代的人们所膜拜、所赞颂。
在黄河的血脉里,狂暴与温顺交织流淌。它生命的律动中,激荡着黄钟大吕般的呐喊。为了向黄河祈求福祉,鯀毅然将自己的头颅献给了它的祭坛;禹则把胜利的彩带别在了黄河欢腾的浪花上。在黄河温暖的臂弯里,中华文明逐渐生长壮大,历史的悲喜剧不断上演,中华儿女迈着永不疲乏的脚步奋勇前行!
(第二章)
让我们用丹青墨韵来歌颂黄河吧!中华儿女将最厚重、最炙热的感情都奉献给了这条母亲河,它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华夏儿女把最昂奋激越的诗篇、最高亢嘹亮的歌声都献给了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这些诗句描绘出了黄河磅礴的气势、雄风飞扬的流韵,伟大的诗人为黄河留下了撼天动地的人间绝唱!
曾经,一位雄视百代的伟人,面对黄河翻滚的滔滔巨浪,将自豪和微笑融入奔腾的浪涛里,把“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殷切希冀留在了黄河的耳际。然而,当黄河发起淫威时,大地为之震动,天地间一片浑黄,万物顷刻间化为黄沙。“害河”的沉重枷锁,黄河已经背负了千年、万年。
(第三章)
从历史的回音壁上,隐隐传来厮杀的呐喊声,细若游丝般的流血呻吟声与黄河的咆哮声产生共鸣。我们难忘那泣血流泪的民族仇恨,难忘被顽敌践踏得破碎不堪的山河,难忘列强踩在脚下的奇耻大辱!“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黄河怒吼出了保国保种的时代最强音。仇恨的子弹、雪耻的怒火,让血性男儿踏上了染血的征程!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中华儿女优秀的精英们,踏着黄河的怒涛奋勇前进吧!“黄河大合唱”为你们壮威,黄河之水为你们擦枪洗剑,为你们濯洗征衣。永不言败,这是黄河儿女永恒的生命特质!黄河,是生生不息的民族源泉,是伟大的华夏民族之灵魂!
(第四章)
黄河,九曲蜿蜒,奔腾万里,一路狂奔不复还。它有着磅礴的气势,有着一泻千里的能量。然而,它生命的流程是否通畅呢?世世代代,黄河用甘甜的乳汁滋养着中华儿女,孕育出的黄河文化也绽放出绚丽之花。但它显而易见的劣根性,也给中华儿女带来了撕心裂肺的痛苦。漫漫黄沙如同缠上了它难以摆脱的命门,黄河只能携带着黄沙四处漫流,找不到真正流向大海的顺畅流程。沿途,在它荡荡黄浪的摧残下,老百姓的哭泣声从未停止过。
沧海桑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逐渐勒住了黄河的狂野之性。在对黄河的治理过程中,良性因子也渐渐培养出来。整整七十二年了,黄河呈现出安澜之状,顺从了国家和人民的意志。这亘古未有的壮举,谁人不说这是人间的奇迹!以小浪底为代表的众多水利工程,如串珠般点缀在黄河庞大的躯体上,它们用于净水、净沙、捆束黄河的野性,“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残酷现象一去不复返了!
(第五章)
雄浑的黄河水与蔚蓝的大海交汇,形成了黄蓝交汇却又不融合的奇观,造就了浩淼的黄河湿地。这里的景致美得如同一位风情万种、体态轻盈的少妇,美得令人眩目。极目远眺,湿地宛如一幅眩美灿烂的画卷:那如血脉般的水汊,坦荡无垠的湿地,轻柔鸣叫的珍禽,如飞雪般的芦花,还有如火似霞的黄须菜织成的“红地毯”,以及破浪远行的点点帆影。
金秋十月,煦风拂面,一位牵挂黄河口的领导人来到这里。他步履稳健,身姿挺拔,目光睿智,气定神闲,透着对治理好黄河的坚定信念:一定要保护好母亲河,一定保护好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要把黄河口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把黄河改造成造福人类的幸福河。
“黄河宁,天下平”,世世代代的愿望即将实现,黄河,你该笑靥如花了吧。
黄河,我心中的圣河。愿你充满灵音的步伐永不停歇,愿你在幸福的国度里永远幸福。愿你蓄丰涵美的风采高高飞扬,我愿吟诵你千遍、万遍。
本文围绕黄河展开,既阐述了黄河作为华夏文明摇篮的重要意义,它孕育了民族、见证了历史、激发了民族精神;也提及了黄河曾带来的灾害。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不懈治理让黄河实现安澜,如今黄河口景致优美,国家也有了更高的保护和发展愿景。体现了黄河在历史变迁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人们对黄河未来的美好期许。
原创文章,作者:小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