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 – 18日,来自云南的8名游客在格聂南线巴塘县莫拉山垭口被困近一天一夜,面临燃油耗尽、食物短缺、有人高原反应等绝境,巴塘县警方联合多部门历经艰难,花费9个多小时成功将游客救下的惊险救援故事。
“我们已经开始找纸笔写遗书了。”回忆起被困在雪山垭口的经历,来自云南的王先生心有余悸。
在海拔4900米的雪山之上,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王先生与其余7名游客被困在了格聂南线巴塘县莫拉山垭口,时间将近一天一夜。此时,车辆燃油即将耗尽,手机没有任何信号,同行的人已经出现严重高原反应,绝望的阴云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然而,就在大家几乎陷入绝望之时,风雪中隐约传来巴塘公安民警的呼喊声,这一丝希望如同利剑,刺破了黑暗……
3月18日,四川甘孜州巴塘县公安局接到一个来自卫星电话的求救,电话那头,多名外地游客焦急地表示他们被困在了格聂南线莫拉山垭口。接警后,当地警方迅速联合应急、消防等部门,紧急筹备救援物资,上山开展救援工作。
救援的道路充满了艰难险阻,40多公里的路程,风雪交加,车辆根本无法前行。救援人员只能连滚带爬地前进,经过9个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将被困游客成功救下。
巴塘县公安局夏邛派出所所长扎西泽仁直言:“这是我从警20多年来最惊险的一次救援。”而被困游客王先生则感叹道:“他们真的是用生命在救援!”
游客究竟是如何被困的?救援队伍又经历了怎样的艰难?3月19日,记者对话游客与救援民警,记录下了这一次救援背后的故事。
风雪中救援的场景震撼人心。
八游客被困雪山垭口一天一夜,绝望之际准备给家里留下遗言
3月17日下午,来自云南的游客王先生一行人驾车从理塘出发,准备翻越格聂南线莫拉山垭口。当他们到达时,天色渐渐晚了下来,车子上坡的速度也明显减慢,此时,雪也越下越大。到垭口时,积雪已经没过膝盖,车辆根本无法继续行走。
这时,王先生发现还有另外两辆车也被困在了垭口,三辆车相距不远,加起来一共8人。于是,大家商量后决定在垭口停留一天,等第二天雪停之后,把雪清理了再开车下山。当晚,大家都在车里度过了艰难的一个夜晚。
然而,现实却很残酷。第二天,风雪不但没有停下,反而越来越大,车辆也逐渐开始被雪淹没,这时大家心里开始着急起来。
“因为想着只是过路,车里没有太多食物,油也快耗尽了。”王先生说。游客里面有几个玩户外的,带了一部卫星手机,虽然成功报了警,却得到了不太好的消息。当地的铲雪车去了另外的地方救援,没有大型的工程器械,而且卫星电话信号时断时续,对于救援人员多久能够到达海拔4900米的雪山,大家心里丝毫没底。
报警时间是18号上午9点左右,等待的时间无疑是煎熬的。眼见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雪丝毫没有停下的迹象,而车子的燃油与车上的食物却在一点点减少,游客中也已经有人开始产生了高原反应,这一连串不好的消息接踵而至,绝望的情绪开始在游客心中蔓延。
“没有水没有食物,油再没有了,我们估计就凶多吉少了。所以我和同事准备找纸笔,给家人留遗言了。”王先生说。在他看来,没有机械的情况下,人力几乎难以到达垭口,所以有写遗言的打算,最后因为没有找到纸而放弃。
忐忑、恐惧的情绪笼罩在大家心头,眼看着身边的风雪一层一层把路加厚。
民警在风雪中推车,为救援开辟道路。
公安局长带队联合多部门营救,推土机司机担忧雪大“太危险”
游客那头备受煎熬,这边救援人员也在经历着最艰难的救援。3月19日,夏邛派出所所长扎西泽仁告诉记者,当天在接警后,考虑到情况严峻,他立即向巴塘县公安局进行了汇报。“因为他们已经被困了一个晚上,车上还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车内开着空调保温很费油,我估计撑不了多久。”
在接到扎西泽仁的汇报后,巴塘县公安局高度重视,巴塘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吕建平带队,积极联合应急、消防等多个部门,组织救援队和熟悉地形的夏邛派出所民警辅警等救援力量,备好防高原反应药物、救援车辆、照明工具、御寒衣物、热水食物等救援物资,上山开展救援工作。
民警铲雪前行,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
“我们已经开上了公安局最好的车,但上山时雪太大了,到达半山腰的时候车子还是走不了了。”扎西泽仁说。当时雪山上有一个施工队,吕建平便去协调了一辆推土机,在推土机的帮忙下,救援人员一行爬到了海拔4000米左右的位置。但到这儿后,海拔愈高,风雪愈大,道路也结冰了,再往上走难度极高,风险也更大,面对如此险峻的情况,推土机司机不愿走了:“太危险了!”
“但是没有推土机铲雪,我们更没法前进了。”于是扎西泽仁爬上推土机,表明自己派出所所长的身份,恳切地对司机说道:“如果你打了退堂鼓,我们救援会失败,上面还有8条生命在等我们,请你一定要给予支持。”说罢,扎西泽仁就站在推土机旁边的梯子上,陪同司机一起前行。
最终,在推土机的帮助下,救援队伍来到了距离垭口四五公里的地方,而这最后的距离,也迎来了此次救援中最难的一段。
齐腰深雪中决战最后四公里,连滚带爬30米路走了一小时
“所有车子都走不了了,连推土机都陷入了旁边的沟里。”实在没办法了,救援队伍只能在这里成立临时指挥所,由吕建平指挥救援,部分民辅警、消防救援人员等开始徒步上山寻人。此时已经是下午,雪已经有五六十厘米厚,已经没过膝盖。“走都走不太动,可以说是连滚带爬,每一步都很艰辛。在齐腰深的雪的位置,我们30米就走了一个多小时。”
这时,扎西泽仁他们穿的警服也已经开始被冻硬了,有年轻的民警问他会不会造成失温,他回答道:“我们多动动就不会了。”
虽然这么说,但扎西泽仁心里也有些忐忑:“没想到这次这么难,带的装备也不是特别足,我们的体力也已经快到极限了。”看到前路白茫茫的大雪,扎西泽仁的大脑也有些空白,但救人的念头一直支撑着他们继续前进。
由于通讯不佳,不能确定游客的位置,为了尽快找到游客,扎西泽仁和其他救援人员边爬边不断呼喊。大风的怒号让救援人员不得不提高音量,灌进嘴里的寒风,也让他们的声音越来越嘶哑。
这时,临时指挥处的警车拉响了警笛,也拉响了救援即将成功的信号。
“从警以来最艰难一次救援”,游客感恩:“用生命在拯救”
3月18日晚7点,历经9个多小时,在距离垭口三四十米时,有游客终于发现了救援人员的身影,于是,离救援人员最近的4人率先下来与救援队伍汇合。其余4人后续也被成功救援。“他们看到我们就哭了,我们一直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了地!”
在给被困游客吃了缓解高反的药物后,大家沿着来时已经被清理出来的路,最终8名游客安全回到了县城。
被困人员被成功救援,脸上露出了劫后余生的喜悦。
在休整恢复之后,第二天8名游客一同前往公安局向救援人员表达了最真挚的感谢。王先生说,“我们连下都下不来,更不要说上了,但没想到他们真的上来了!他们是用生命在拯救我们,真的非常感动!”
被困游客被送到酒店后,向救援人员鞠躬致谢,表达着他们内心的感激。
扎西泽仁也坦言,这次救援也是他从警20多年以来最难的一次救援。“以往大多都是开车上去救援,但这次遇到了很多意外,风雪也特别大。我们下来后民警的手都动不了了。”
扎西泽仁说,这次救援能够成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如果没有推土机的帮忙,我们整个救援队伍就瘫痪了,根本前进不了;第二如果没有局长带队,现场协调指挥,同时鼓励民警上山救援,不然也没法成功。”
本文详细讲述了8名游客在雪山垭口被困近一天一夜后,巴塘县警方联合多部门历经艰难成功救援的故事。游客因恶劣天气和物资短缺陷入绝境,甚至准备写遗言;救援人员克服道路险阻、恶劣天气和装备不足等困难,最终用9个多小时完成救援。这次救援体现了救援人员的英勇无畏和责任担当,也展现了生命至上的理念。
原创文章,作者:甜雅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2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