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2025年世界睡眠日展开,探讨了生活方式与睡眠质量的关联,详细分析了导致夜间睡眠不佳的原因,并针对性地给出了有助于获得良好睡眠的习惯建议。
2025年3月21日,这一天是世界睡眠日。
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睡眠质量。那么,究竟怎样通过科学地管理白天的行为,来重新获得高质量的深度睡眠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深入探讨。
夜失好眠是何因
1. 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
如今,电子设备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电子屏幕,像手机、电脑、电视等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是一种能帮助我们产生睡眠动力的激素,它的分泌减少,自然会影响我们的睡眠。而且,当我们玩游戏、看短视频或者恐怖电影等刺激性内容时,大脑会处于兴奋状态,很难放松下来,进而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2. 缺少运动和光照
如果活动量不足,身体消耗的能量就会减少,始终处于一种“精力充沛”的状态。同时,正常情况下,体温由高到低的变化是启动睡眠的一个信号,但活动量少会使这种体温变化不明显,身体就感受不到睡眠启动的信号。
缺乏运动还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它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内啡肽这种具有镇痛、放松作用的物质分泌减少,而皮质醇这种与焦虑情绪相关的物质分泌增加。长时间久坐会使血液循环不畅,大脑得不到充足的氧气供应,损害脑功能,还会引发颈部、肩部和腰部肌肉酸痛、僵硬。另外,缺少户外光照也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和睡眠。五羟色胺这种负责调节情绪的神经递质水平会下降,从而诱发抑郁、焦虑情绪。而且白天褪黑素分泌不能被有效抑制,人会感到困倦,而晚上褪黑素分泌不足,又无法正常诱导睡眠。
3. 躺着时间太久
早晨赖床或者午睡时间过长,都会削弱睡眠动力,进而导致夜间失眠。有人觉得自己没睡着,只是躺着闭目养神,这其实是一种常见的认知误区。即便没有睡着,当清醒状态和床之间逐渐建立起关联时,只要一接触到床,大脑就会不自觉地瞬间清醒。
4. 不恰当饮食
咖啡因广泛存在于咖啡、浓茶、可乐、巧克力等饮料和食物中。它和腺苷的分子结构非常相似,会与腺苷抢占受体,阻碍腺苷发挥促进睡眠的作用,让人感受不到困意。烟草中的尼古丁能兴奋大脑,影响入睡。酒精虽然一开始能使人感觉放松、容易入睡,但它会严重破坏睡眠的正常结构,导致眠浅、易醒。长期借酒助眠还可能发展成为酒精依赖。此外,睡前处于饥饿状态或者在睡前2小时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都会升高兴奋性的激素,干扰睡眠。
5. 情绪剧烈变化
情绪剧烈变化会导致激素分泌失调,进而扰乱生物钟。如果白天持续处于焦虑状态,晚上就更容易胡思乱想,还会伴随身体不适,最终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良好习惯助安眠
1. 减少屏幕接触时间
在睡前,可以将房间灯光调暗,营造一个有利于睡眠的环境,并且不要把手机带上床。
2. 增加户外运动
傍晚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使体温经历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从而产生更强的睡眠动力,增加深度睡眠时长,延长睡眠时间。不过,要注意在睡前3小时尽量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3. 保持清醒,减少卧床
把午睡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白天尽量不要沾床,也不要在床上做任何与睡眠无关的事情,让床只和睡眠建立联系。
4. 规律合理饮食
要按时吃饭。早餐要富含碳水化合物(如米、面、薯、豆)、蛋白质(如鸡蛋)和健康脂肪(如坚果),为一天的活动提供充足的能量。午餐应营养均衡,适量摄入主食、蔬菜、肉类和水果,但要避免过饱,以免下午犯困。晚餐则宜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同时,要减少摄入含咖啡因的饮料和食物,并且尽量不要在午饭后摄入。此外,还要戒烟、限酒。
5. 保持情绪平稳
每天坚持进行放松练习,例如采用“4秒吸气—7秒屏息—8秒呼气”的腹式呼吸、正念、身体扫描等方法,有助于保持情绪平稳。
当我们像园丁培育植物一样悉心照料自己的“节律”和“动力”时,优质睡眠就会自然绽放。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日间行为调整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带来睡眠质量的持续提升。记住,优质睡眠不是夜晚的馈赠,而是日间的修行。
本文围绕2025年世界睡眠日,阐述了生活方式与睡眠质量的关系。详细分析了导致夜间睡眠不佳的原因,包括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缺少运动和光照、躺着时间太久、不恰当饮食和情绪剧烈变化等。同时,针对性地给出了减少屏幕接触时间、增加户外运动、保持清醒减少卧床、规律合理饮食、保持情绪平稳等有助于获得良好睡眠的习惯建议,强调了日间行为调整对提升睡眠质量的重要性,且这种调整需长期坚持。
原创文章,作者:六合柯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2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