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镇:小小秧苗撑起村民致富大梦想,从传统到多元,集贤县乡村秧苗产业的华丽转身

集贤县集贤镇城新村和长青村的秧苗产业发展情况。城新村培育多种秧苗,销售情况良好,大棚还能二次利用增加收入;长青村成立合作社,通过多种模式和技术保障,壮大秧苗产业,实现村民增收致富。

3月19日,当我们走进集贤县集贤镇城新村时,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映入眼帘。在一家家农户的庭院里,一栋栋暖棚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暖棚之中,刚刚破土而出的秧苗,宛如一个个新生的精灵,长势十分喜人,那一抹抹青翠欲滴的绿色,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蓬勃与希望。

据了解,今年这个小小的村庄,育秧品种多达20多个,培育的秧苗数量更是超过了1000万株。城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邓忠武热情地向我们介绍说:“每年春节的热闹氛围还未消散,从大年初五开始,村民们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大家忙着扣棚化土,精心整理苗床。一进入3月,播种的工作就有序展开了。”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城新村的育秧品种也在不断丰富。最初,村里的育秧品种主要是茄子、辣椒、柿子等十余个传统品种。而近几年,秋葵、丝瓜、丑瓜等十多种绿色养生蔬菜品种也加入了育秧的行列,如今品种已经达到了20多个。

集贤镇:小小秧苗撑起村民致富大梦想,从传统到多元,集贤县乡村秧苗产业的华丽转身

看那绿油油的秧苗,在阳光的照耀下,正努力地生长着,仿佛在为未来的丰收积蓄力量。

到了5月10日,这里就会迎来热闹非凡的销售季。来自建三江、同江、佳木斯、富锦、四方台等地的种植户和商贩们会纷纷汇聚于此。看着一茬茬秧苗被买走,四五百万元就这样轻松地进了村民们的腰包。说起销售时的情景,邓忠武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而且在秧苗卖完后,空出来的大棚还能再种一茬菜,卖菜的收入就能把整个春天的成本都收回来,这样一来,卖秧苗的收入可就全是纯收入啦!”

近年来,集贤镇积极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带动、技术跟踪等一系列有效方式,整合闲置资源,大力发展棚室经济。镇里将农户庭院这一方“方寸地”,成功打造成了增收致富的“希望田”。

其中,长青村在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由80余户村民为主体的集贤县长青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全体成员秉持着“风险共担、技术共享、品牌共创”的理念,高效利用村民家庭院落及周围的闲散土地,精心打造了果蔬育秧育苗基地。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壮大秧苗产业,让村民们足不出户就能实现增收致富的梦想。目前,合作社年均收入达到了500余万元,党员带头、群众参与、集体增收的乡村产业发展新路子在长青村越走越宽广。

作为区域规模最大的育苗基地,长青村始终秉承着育出“希望苗”、收获“致富菜”的发展思路。在发展过程中,他们严把种子关、管护关,确保蔬菜秧苗质优量丰。合作社成员坚持统一培育秧苗、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标准种植、统一技术指导的“四统一”模式,严格执行育苗标准,做到定人定棚管理。为了保障秧苗的质量,他们还特意邀请省农科院等专业育苗技术人员,对点籽、育苗、移栽、病虫害防治等进行全程跟踪指导,确保苗齐、苗匀、苗壮,让秧苗产业在质量和数量上都能“两手抓、两手硬”。

此外,他们还积极探索“订单育苗”的形式,不断提升育苗水平、节约生产成本,确保能够按期向订单户提供优质秧苗,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如今,在长青村,“一人一庭院,足不出户收入过万”已经不再是梦想。

文章围绕集贤县集贤镇的秧苗产业展开,介绍了城新村丰富育秧品种、良好销售及大棚二次利用增收的情况,还阐述了长青村成立合作社,通过多种模式和技术保障发展秧苗产业,实现村民增收致富,体现了集贤镇“一村一品”发展思路下棚室经济的蓬勃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行云乐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2709.html

(0)
行云乐易行云乐易
上一篇 2025年3月2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