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3月21日当周港股市场情况,介绍了港股整体调整态势、相关指数的收市情况,还提及部分公司如小米、腾讯等亮眼的业绩表现,同时阐述了香港证监会针对IPO认购及融资服务发布的新规。
据3月21日来自香港的消息,在本周,港股市场整体呈现出调整的态势。在周初的时候,港股表现较为强劲,指数曾一举突破24600点。近期港股市场陆续披露各公司业绩,其中部分公司的表现格外引人注目,像小米、同程旅行、吉利汽车等企业,它们在业绩上展现出了强大的盈利能力,也为市场注入了充足的信心。
3月21日当天,香港恒生指数的收市情况不太乐观。最终收报23689.72点,较之前下跌了530.23点,跌幅达到了2.19%,全日的成交金额为3390.92亿港元。
回顾这一整个交易周,港股市场总体呈现出小幅调整的状态。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年报进入密集披露期,市场变得更加“现实”。此时,企业盈利的兑现程度逐渐成为检验个股表现的重要标准。当前市场对科技股的估值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预期,如果在业绩方面没有新的亮点,那么对行情的推动作用也会相对有限。
在众多公司中,小米集团发布的年报堪称“史上最强”。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小米集团的总收入达到了3659.06亿元(人民币,下同),创造了历史新高,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35%;净利润为236.58亿元,同比增长了35.38%。腾讯的2024年财报同样出色,全年营收为6602.6亿元,净利润达到了1940.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68%。
21日当日各指数具体表现为:香港恒生指数下跌2.19%,下跌点数为530.23点,收报23689.72点;国企指数下跌2.32%,下跌207.74点,收报8742.44点;恒生科技指数下跌幅度较大,为3.37%,下跌196.72点,收报5639.56点。
另外,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在20日发布了通函。通函针对首次公开招股(IPO)认购及融资服务向持牌法团提出了多项额外指引。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要求向投资者收取10%的最低预付认购资金,这意味着最高允许10倍杠杆。这一规定的出台,标志着港股市场百倍打新的时代将成为历史。通函的目的在于强化风险管理机制,遏制市场的过度杠杆化,从而保护投资者免受潜在的财务冲击。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此次新规的发布不仅继续加大了对一人多户打新的打击力度,还让融资杠杆回到了FINI系统上线以前的水平。
本文围绕3月21日当周港股市场展开,先是说明了市场整体调整态势,接着列举了部分公司亮眼的业绩,之后阐述了各指数当日收市情况,最后介绍了香港证监会针对IPO的新规。反映出港股市场在调整中企业盈利重要性凸显,同时新规对市场杠杆和打新规则进行了规范。
原创文章,作者:六合柯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3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