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未来产业崛起:抢占竞争新高地 重庆未来产业:科技新势力引领城市腾飞

本文聚焦重庆未来产业的发展情况,介绍了重庆发布的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阐述了新产品如智能机器狗的研发背后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的支持作用,还讲述了重庆在新生态方面吸引人才、打造先导区、建立投入增长机制等举措,展现了重庆在未来产业领域的积极探索与发展潜力。

当科技的神奇魔法不断上演,脑机接口能把人的意念化作具体指令,飞行汽车正构建起路空协同的立体交通体系。人类的奇思妙想逐渐成为现实,科技创新的齿轮飞速转动,不仅极大地拓宽了人们的想象边界,还深度融入了城市的发展进程之中。

未来产业作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它既象征着“未知”与“无限”的可能,更代表着城市转型和创新发展的方向,是全球创新版图和经济格局变迁中最为活跃的一股力量。

在时代的滚滚浪潮中,重庆该如何紧紧抓住机遇,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构筑起新的竞争优势呢?答案便是布局未来产业。

2024年9月,重庆发布了《重庆市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4—2027年)》,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空天信息、生物制造、前沿新材料、氢能核能及新型储能、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6个高成长未来产业,同时探索发展脑机接口及脑科学、光子与量子技术、沉浸技术等3个高潜力未来产业。这一举措标志着重庆在未来产业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一步。

新产品:向未来要生产力

重庆未来产业崛起:抢占竞争新高地 重庆未来产业:科技新势力引领城市腾飞

恒之未来(重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机器狗“哮天Sirius”。图/受访者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重庆的智能机器狗“哮天Sirius”凭借其灵动的动作,迅速成为了新晋“顶流”。这只智能机器狗是由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孵化的企业——恒之未来(重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

研发投入高、回报周期长是硬科技初创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一旦资金供给无法支撑企业度过漫长的积累阶段,企业就很容易陷入“死亡谷”。据数据显示,在国际上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环境中,企业创新的失败率高达47%。然而,由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孵化的硬科技初创企业存活率却能达到80%。

为什么这里的企业存活率如此之高呢?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总经理张艺蒙解释道:“与传统的孵化器不同,我们搭建的是一个全链条支撑体系。从人才培养开始,整个过程会经过多轮筛选。当项目达到立项标准时,我们已经对其跟踪了两三年。”

以恒之未来为例,早在2020年,张艺蒙就听说过恒之未来创始人宋佩恒的名字,“当时他还在鹏城实验室,从事四足机器人的研发工作”。2021年上半年,张艺蒙邀请宋佩恒到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进行创业探索。

宋佩恒表示:“产品想要落地,就一定要去能听到‘炮火’的地方,创业是一个很好的途径。”2021年底,他怀揣着创业梦想,带着以往的技术积累,参加了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举办的硬科技创业营,并入驻了基地。

在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宋佩恒得到了全方位的支持和陪伴。为了帮助他找到产品的真实痛点、确定产品定位,基地的导师陪他熬夜到次日凌晨两点;为了帮他寻求供应链资源,导师带着他走访全国各地;为了助力团队快速成长,导师还为其量身打造了管理沟通、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等方面的课程。

张艺蒙直言:“他们只需要专心做好产品,其他的事情都不用操心。”正是在这样的模式下,恒之未来诞生了,并在去年获得了千万级投资。

重庆作为国家工业重镇,过去主要注重招大引强,如今要培育创新土壤,一切都得从零开始。2020年,两江新区与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系教授李泽湘共同发起成立了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李泽湘不仅是教授,还是企业家和投资人,他成功孵化了大疆创新、云鲸智能等硬科技独角兽企业,拥有成熟的孵化体系。此次合作旨在帮助重庆构建“人才—创新—产业—资本”模式。

2022年9月,重庆大学、两江新区、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三方共建了重庆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聚焦新工科教育改革,进一步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在多方的共同助力下,截至目前,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累计培育硬科技项目团队109个,立项投资项目46个,孵化硬科技企业25家。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党委书记、局长明炬表示:“新兴科技力量的崛起代表了未来科技创新的多元化,是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个趋势和方向。”

前不久,重庆印发了《明月湖科创园建设实施方案》,在现有的创新创业生态基础上,提出以提质做优1个总部园区(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和重庆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支持建设N个特色园区的方式打造明月湖科创园。目前,“明月湖模式”正在重庆产生外溢效应。

据了解,北碚区协同西南大学打造智慧农业及终端特色园区,组建了科创实验班;涪陵区协同长江师范学院打造智能建造特色园,慧谷湖科创实验班学生达到121名,成功孵化引育了内墙装饰机器人、鹰腾微视等一批创新项目。

新生态:欣欣向荣,未来可期

“重庆深厚的文化底蕴、广阔的发展空间极具吸引力,优厚的政策以及对人才的周到服务让我真切感受到这座城市对人才的渴求和尊重。”谈及对重庆的初印象,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博士后邹程龙不禁赞叹。

2023年,当时还在北京大学读博士研究生的邹程龙通过重庆举办的引才活动来到重庆、了解重庆,最终决定留在重庆。后来发生的一件小事,让他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原来,毕业后由于操作失误,邹程龙的档案被退回了湖北省人才市场。“我原本以为这件事会很麻烦,要和不同的部门打交道。”没想到,他的烦恼很快就得到了解决。

邹程龙感慨道:“通过渝快办平台,我很快就申请到了调档函,后续还有专人跟进处理,非常方便。”如今,邹程龙正在探索人工智能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应用,助力重庆传统产业提档升级。

人才是重庆发展未来产业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重庆加大了引才力度,通过实施一系列引才计划,深化荐才引才奖励制度,形成了联动聚才体系。同时,重庆还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如通过数字赋能提升办事效率、组建高水平人才服务队伍等,确保人才在重庆发展没有后顾之忧。

如今,重庆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去年,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伦茨·克劳斯来到重庆,设立了其在中国的首个工作站。

费伦茨·克劳斯表示:“通过简单有效的方式去发现和解决癌症,仍然是当今世界的医疗难题,作为物理学家,我也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一直致力于将阿秒光脉冲技术应用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此次与重庆大学以及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的合作,将为癌症患者寻找更好的早期筛查办法,改善治疗手段,挽救患者生命。

在全国范围内,这样的事例并不多见。因为设立工作站意味着费伦茨·克劳斯每年都会来重庆进行深入交流。费伦茨·克劳斯称:“重庆充沛的发展活力令人印象深刻。”他相信此次合作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果。

环境好则人才聚,生态优则气场强。在未来产业的生态培育方面,重庆的有益探索不止于此。

重庆着力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推进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2个市级先导区提档升级,争创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推进巴南、江津、璧山3个先导筹建区,在未来产业的规划布局、平台建设、标志性产品培育、场景建设等多个方面加快“补短板”。

同时,重庆建立了投入增长机制。总规模超2000亿元的重庆投资投资基金已揭牌。为了进一步助力科创团队发展,重庆还将种子基金和天使基金、风投基金等联动起来,形成了“早投、投小和接续投资”的长效机制。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党委书记、局长明炬满怀信心地说:“希望通过这些政策支持,在培养更多本土年轻创新创业者的同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渝,完善创新创业链条,推动重庆科技创新与城市发展。”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逐浪未来产业,重庆大有作为。

本文围绕重庆未来产业发展展开,介绍了重庆发布的未来产业培育计划,详细阐述了新产品研发背后科创基地的支持模式,以及重庆在人才吸引、先导区打造、投入机制建立等新生态建设方面的举措,展现了重庆在未来产业领域积极进取、多管齐下的发展态势,凸显其在未来产业竞争中抢占先机、实现创新发展的决心和潜力。

原创文章,作者:宫古千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3124.html

(0)
宫古千凡宫古千凡
上一篇 2025年3月22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