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白洋淀生态之秘:“黑科技”铸就未来之城绿色传奇

本文聚焦雄安新区白洋淀,通过实地探访,展现了一系列环保“黑科技”在白洋淀水质监测和生态保护中的应用,包括水质监测车、无人监测船、鸿蒙数智化水质自动监测站管理系统、全自动监测无人机、智能采样箱、全自动AI水检系统等,凸显了科技对生态保护的重要作用。

“黑科技”护卫,白洋淀水清岸绿映碧波

——解码未来之城(四)

解码白洋淀生态之秘:“黑科技”铸就未来之城绿色传奇

近日,河北日报记者刘光昱用无人机航拍了白洋淀旅游码头,那画面美得如诗如画。而在3月13日,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雄安新区白洋淀烧车淀那片宽阔的水面上时,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和谐自然的绝美画卷。成群结队的水鸟在这里惬意地栖息、觅食,天水一色,完美地诠释了白洋淀春天的独特魅力。

在岸边长堤上,一辆雄安新区环境监控中心的水质监测车格外引人注目。车上的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随机水质取样检测工作。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技术人员刘婷玥向我们介绍道:“目前随机抽查的几个点位水质都达到Ⅲ类标准。”这一结果无疑是对白洋淀水质良好状况的有力证明。

视线再转到不远处的白洋淀旅游码头,“雄安1号”监测船正蓄势待发,即将启航去执行水下暗管监测任务。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水质分析技术人员朱天哲介绍说:“白洋淀有许多狭窄的河道,大型船只根本无法通行,而无人监测船在这里却能畅通无阻。船上配备了先进的声呐检测仪,通过声呐测扫就可以轻松发现偷排污水的暗管。”而且,这艘无人监测船功能强大,可实现对12项指标的走航监测。

继续深入了解,在距离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20余公里的王家寨水质监测站,工作人员正专注地对新安装的鸿蒙数智化水质自动监测站管理系统进行调试。刘婷玥告诉我们,这可是我国首次应用国产鸿蒙技术赋能水质监测。该系统的落地意义重大,它将加速环境监测设备向国产化转型,为我国的生态环境监测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在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的无人机平台上,一架全自动监测无人机缓缓起飞,开始执行自主巡航监测任务。刘婷玥介绍:“今年年初,我们首次引入无人机蜂巢自动化监测管理应用。无人机蜂巢在环境监测中,结合AI识别和路径优化算法,能够智能规划路线并自动检测异常行为。”目前,无人机蜂巢应用已成为守护白洋淀的又一“利器”,为白洋淀的生态安全增添了一份可靠保障。

来到雄安新区生态环境数据中心,一块巨大的电子屏格外醒目,上面实时更新着白洋淀水质监测数据。王家寨固定站等12个应用5G技术的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实时画面和监测数据一目了然。工作人员戴上VR眼镜,就可以如同亲临现场一般实时查看任何一处监测站点的情况。

白洋淀的监测不仅有“慧眼”,检测手段更是充满了“科技范儿”。在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化验室,检测人员正将智能采样箱归档。检测人员介绍说:“这个终端里有一张手机卡大小的‘物联网卡’,它能够对设备进行定位。如果设备偏离了设定好的采样位置,采样箱就无法打开。”而且,采样结束后样品会自动生成二维码,这样就保证了样品的唯一性和可追溯性。

在AI检测室里,一瓶瓶水样在全自动AI水检系统机械臂的操作下自动流转。在这里,系统可自动留痕,自动判断数据,100多个样品一天就能完成检测,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如今,一项项环保“黑科技”正悄无声息地织就了一张严密的生态保护网,精心护卫着素有“华北明珠”美誉的白洋淀,让这里始终保持着水清岸绿的美丽景象。

本文详细介绍了雄安新区白洋淀在生态保护中应用的多种“黑科技”,包括水质监测车、无人监测船、鸿蒙数智化水质自动监测站管理系统、全自动监测无人机、智能采样箱和全自动AI水检系统等。这些“黑科技”的应用不仅有效监测了白洋淀的水质状况,还为生态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充分体现了科技在生态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助力白洋淀实现水清岸绿的生态目标。

原创文章,作者:东京迎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3298.html

(0)
东京迎荷东京迎荷
上一篇 2025年3月22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