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展开,介绍了住房城乡建设部的相关部署,多地明确保障房规划、金融支持保障房政策落地等情况,阐述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对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推动房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完善“市场 + 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乃是构建房地产新模式的关键一环。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再次作出部署,要加大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与供给力度。
此前,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到 2025 年,要以需定购、以需定建,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并且加大配售型保障房的建设力度。各地持续将保障性住房作为住房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加快推动政策落地,努力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
多地明确保障房规划
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如今已成为众多城市的重要任务。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一共建设筹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 172 万套(间)。进入 2025 年,保障性住房工作继续稳步推进,多地公布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筹措及供应目标,涵盖了保租房、配售型保障房等多个类型。
辽宁省出台了《辽宁省加大存量商品房收购力度 进一步提升住房保障能力的若干措施》,计划在 2025 年 – 2027 年期间,通过收购存量商品房的方式新增 12 万套配租型保障性住房。今年将新增 4.5 万套配租型保障性住房,其中包括新增 1 万套公租房和 3.5 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这一规划精准对接了全省的供需结构,瞄准了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缺口,有效盘活了闲置房产资源。
天津在不断完善“保障 + 市场”住房供应体系。自 2024 年以来,天津市在住房发展方面坚持住房保障体系和房地产市场调控“两手抓”。在住房保障体系方面,天津市强化了公租房的兜底服务功能,全面启动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批量收购转化现房工作也在稳步推进,筹集了配售型保障房 7000 套左右。目前,天津市已基本建立起以公租房、保租房、配售型保障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
青岛市自 2024 年 1 月起就明确了重点任务,厘清了职责分工,健全了保障性住房有关工作的推进机制。《青岛市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实施方案》明确了保障对象和标准,部署了加快建设筹集、规范配售管理等重点任务。之后,陆续印发的政策文件不断完善着青岛市保障性住房配套政策体系。青岛市住房保障中心副主任陆杰荣认为,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市场相互补充,有利于构建起“市场 + 保障”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住房既是民生问题,也是经济问题。业内专家表示,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既能解决百姓急难愁盼的住房问题,又能促进房地产发展模式的转型,还能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动能、带动投资消费。
金融支持保障房政策落地
2024 年 5 月,央行新设立 3000 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这成为了商品房去库存、筹集保障房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也激发了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各地通过发行专项债,为收购存量商品房提供了资金来源。业内人士认为,这将加快推动存量商品房去库存,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房企的资金压力也将得到缓解。政策性金融工具与市场化融资手段协同发力,让金融活水加速涌入保障性住房建设领域。
近日,国家开发银行大连市分行向大连市选定的收购主体发放了辽宁省首笔符合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的贷款,首笔到位贷款 1.71 亿元,支持其收购 1126 套商品房,作为重点面向青年人才的高品质保障性租赁用房。同时,辽宁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实行严格的封闭管理,制定各地区统一适用的配租配售条件和标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组织收购,不搞“一刀切”,以合理价格公开公平收购。
2024 年,农业银行天津市分行为天津市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试点(津城一期)租赁住房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2.4 亿元。2024 年以来,农行天津市分行已为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提供授信支持近 30 亿元。“近年来,农业银行积极满足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今年,农行将继续为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贡献金融力量。”农业银行天津市分行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龚浩说道。
业内专家表示,从中长期来看,应着眼于构建多层次、多主体、多渠道的房地产融资体系,从源头处理好“人、地、房、钱”的关系,做到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场。
更好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
在已建成世界上最大住房保障体系的基础上,我国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供应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供给力度,提升质量品质,更好地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和城乡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帮助一批新市民、青年人、农民工等实现安居。面对不同人群的住房需求,多地精准发力,因城施策。
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解宇介绍,辽宁省此次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主要有 5 类用途,包括用作公租房实物房源、用作保障性租赁住房、用作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用作养老服务用房、用作城中村改造安置用房。辽宁省老龄办主任陈进说,辽宁各地政府收购符合或经改建后符合相应设施标准的存量商品房,补齐养老服务设施“空白点”,扩大为老年人服务的设施场地,有利于建成便利老年人生活的养老公寓、养老社区,满足不同老年人多样化养老需求。
目前,青岛首批集中建设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其中,李沧区京口路项目和市北区开封路项目的保障性住房,采用可变户型设计,购房家庭可自主选择增加卧室或增大客厅面积。项目房源全部精装,达到绿色建筑星级标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智慧物业、人脸识别等功能,打造便捷安全的智慧社区。项目规划有邻里坊、老人儿童活动区等生活服务设施,能更好满足多样化居住需求。
天津借助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留住和吸引人才。天津市住建委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2024 年 5 月、6 月,天津市相关部门结合高校毕业季,会同天津市教委开展了 37 次保租房进校园活动,约 2.3 万名毕业生参加活动,有 1700 余名毕业生租赁了住房,累计减少毕业生租房成本约 337 万元。”2025 年,天津市河西区龙锦馨园、南开区云川里等一批现房转化项目将上市销售,可提供 2900 余套房源,能更好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
住有所居,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础性组成部分。各地积极探索多梯次住房保障格局,能够更好满足多层次、多样化住房需求,推动房地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在住房保障方面的积极举措,包括住房城乡建设部的部署,多地明确保障房规划、金融支持保障房政策落地以及各地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的具体做法。这些举措对于解决百姓住房问题、促进房地产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推动房地产业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甜雅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3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