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的咖啡科学与工程专业展开,介绍了该专业的基本情况、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以及其设立在云南的优势等内容,展现了这个新兴专业的独特魅力和发展前景。
你能想象吗?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喝完咖啡之后,还要去种地?而且所学的知识点仿佛都带着一股“拿铁香”,甚至还能自己调配出各种“奇葩”风味的咖啡。
瞧,那红彤彤的咖啡果,宛如一个个小灯笼,在阳光下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图片来源:人民网记者 虎遵会摄)
自去年9月以来,在被誉为“中国咖啡之都”的云南普洱,有一个神秘的咖啡“魔法专业”,给大家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这些饱满的咖啡豆,仿佛蕴含着无限的能量。(图片来源:人民网记者 虎遵会摄)
2024年,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的咖啡科学与工程专业,成为了全国首个咖啡本科专业,首批近百名学生顺利入学。他们究竟学些什么?这个专业到底有多“香”?真的是边喝咖啡边上课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课堂,听听师生们怎么说。
“还得从种地开始”——大一实践课堂探秘
在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的苗圃中,6000平方米的土地上,260余份种质资源的咖啡树苗整齐排列。学生们围在教师董云萍身旁,仔细观察着每株咖啡的叶片颜色、植株长势。(图片来源:人民网记者 虎遵会摄)
董云萍老师正在给学生们上咖啡栽培实践课。这群勇于尝试新鲜事物的“00后”,被这个“初生”的专业所吸引。很多同学以前从未见过咖啡树,入学后,从田间地头开始认识咖啡,就成了他们最基础的实践课。(图片来源:人民网记者 虎遵会摄)
董云萍老师介绍说:“了解了咖啡种植的特性,才能为之后的生产和创新打下基础。”虽然大家没想到自己的学习是从“种地”开始,但似乎都乐此不疲。有同学表示:“一起栽下咖啡苗,见证它们的成长,是浪漫而值得期待的事。”
“很全面”“很‘魔性’”——一场从田间到舌尖的全能“修炼”
看着这些生机勃勃的咖啡苗,仿佛能看到它们未来变成美味咖啡的样子。(图片来源:人民网记者 虎遵会摄)
《咖啡风味化学》《咖啡工程原理》《世界咖啡贸易学》……单听这些课程名,就知道这个专业培养的是“咖啡全才”。该专业负责人陈世伟介绍,“咖啡科学与工程专业更注重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大一主要设置通识和基础课程,大二加入专业的核心课程,涉及咖啡加工、采摘、烘焙、质量监控、新产品设计等,实践课程占比达45%以上,每门课程都契合产业发展需求。
在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桥安咖啡庄园的咖啡种植基地,学生们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图片来源:人民网记者 虎遵会摄)
学校还建立了咖啡种质资源圃、校外种植基地,并与省内外的企业建立合作实习基地,让学生不仅能掌握咖啡实操技能,还能紧跟咖啡产业发展趋势。
“想成为寻豆师”——“咖啡江湖”等你闯
带着对咖啡的新鲜劲儿,同学们会在宿舍试着调配各种“奇葩”风味的咖啡,回家为家人冲一杯咖啡,逛遍普洱的咖啡庄园。他们也会凑在一起畅想未来:加入本地的咖啡企业,参与咖啡品种创新与研发,让云南咖啡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那红彤彤的咖啡果,似乎在向同学们招手,鼓励他们勇敢前行。(图片来源:人民网记者 虎遵会摄)
无论去向何方,大家都希望成为促进咖啡行业发展的新生力量。
咖啡专业的“天选之地”——为什么是云南?
云南位于全球咖啡黄金种植带,咖啡的种植面积、产量均占全国的98%以上,其中普洱咖啡的总产量占全国的一半左右。产量只是一方面,近年来,云南咖啡的品种、品质、品牌不断提升,“云咖”成为了市场新宠。2024年,云南咖啡出口同比增长358%,在国际市场中的“存在感”越来越强。
这些优质的咖啡豆,是云南咖啡发展的底气。(图片来源:人民网记者 虎遵会摄)
作为咖啡原产地的普洱,咖啡精品率也在持续提升,业态融合丰富。这里有资源、有品质、有市场、有氛围,还有“从种子到杯子”的全流程体验。
普洱市孟连县的咖农在采摘咖啡,这是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图片来源:人民网记者 虎遵会摄)
在这里上课,好比加了个天然的“地理外挂”,也许课堂上讲的案例,就来自隔壁隔壁的庄园或村庄。年轻的专业,正如“咖”位上升的咖啡一样,未来可期。下一杯“云咖”风味,正等待被创造。
本文详细介绍了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的咖啡科学与工程专业,从专业的起源、学生的实践课程、丰富的课程设置到学生对未来的憧憬,以及云南作为咖啡专业发展的优势,展现了这个新兴专业的独特魅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让我们看到了咖啡行业新生力量的崛起和无限可能。
原创文章,作者:半荷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3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