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英集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终止筹划对辉芒微电子(深圳)股份有限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介绍了英集芯近年来积极推进并购的情况,同时回顾了辉芒微两度IPO折戟的经历以及其财务状况和业绩问题,分析此次交易未达成的可能原因。
在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中,一起备受关注的A股重大资产重组事件,最终遗憾“黄了”!
近期,深圳英集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H688209,下称“英集芯”)发布了一则重要公告。此前,公司为了推进业务发展,筹划以支付现金、发行定向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方式购买辉芒微电子(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辉芒微”)的控制权,并且还拟募集配套资金。为此,公司股票自2025年3月4日(星期二)开市起停牌。然而,经过一系列的考量和权衡,最终公司决定终止筹划这一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自3月18日开市起公司股票复牌。
对于自身业绩的增长,英集芯给出了解释。公司表示,主要是因为在报告期内,持续不断地丰富和优化产品品类和结构,积极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和客户群体。这些努力使得公司的销售收入实现了增长,毛利率也有所提升,同时股份支付费用同比下降,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了业绩的良好表现。
实际上,近两年英集芯一直在积极推进并购事项。在2022年和2023年的年报中,公司均明确提及,将寻找合适的时机并购国内外技术水平高、拥有核心竞争力的芯片设计企业。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扩充公司的技术组合,提高公司在不同应用领域的解决能力,扩大目标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有效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024年6月,英集芯在投资者交流活动上介绍,2023年度公司持续推进对外投资计划,积极寻找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优质团队及潜力公司。当年新增对外投资4家参股公司,这些投资标的的研发技术主要聚焦于模拟芯片的研发设计。
曾IPO折戟
从财务数据来看,辉芒微的营收和净利润总体处于增长状态。在2020年 – 2022年期间,辉芒微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08亿元、5.4亿元、4.7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173.89万元、1.66亿元、1.12亿元。
不过,辉芒微有着两度IPO折戟的坎坷经历。公司最初曾计划登陆科创板,其招股书在2021年12月22日获得受理。但不幸的是,2022年1月7日,辉芒微被抽中现场检查,随后于同年1月21日撤回申请文件。后来根据其2023年创业板二次申报文件披露,前次撤回申请的诱因是存在历史内控问题,以及现场检查可能会对公司运营产生额外负担。
据悉,在2018年 – 2020年期间,辉芒微存在个人卡收支、现金交易及出纳侵占资金等违规行为。2018年通过员工个人卡代收货款,2019年原出纳盗用资金,这些事件都暴露了辉芒微财务监管的缺失。尽管公司声称在2021年已完成整改,但当时半导体行业正值缺芯潮,撤回决定或许更多是出于规避审核风险、保障供应链稳定的战略考量。
之后,辉芒微“改道”创业板IPO,然而在2024年1月,辉芒微再度申请撤回了发行上市申请文件。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二次IPO先后两轮问询中,辉芒微的毛利率变动与可比公司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形,也被要求进一步作出说明。2022年,其核心产品MCU的毛利率从2021年的54.56%下滑至2022年的48.58%。对此,辉芒微解释称是“受行业周期性波动、‘缺芯’态势缓解、需求疲软”的影响。
有分析认为,标的不够有力的业绩和过高的交易对价,或许是此次英集芯与辉芒微交易未谈拢的原因。
本文围绕英集芯终止对辉芒微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展开,介绍了英集芯的业绩增长原因及此前的并购规划,同时详细回顾了辉芒微两度IPO折戟的过程和财务状况。最终指出标的业绩和交易对价可能是此次交易失败的关键因素,反映了资本市场并购交易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原创文章,作者:宫古千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3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