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在全面建设幸福河湖方面的相关情况,包括截至2024年底的建设成果、未来规划、保障措施、资金投入以及文化挖掘等内容。
江西全力推进,力争年底基本建成100条幸福河湖
3月14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携手省水利厅,联合召开了一场意义重大的“全面建设幸福河湖”新闻发布会。从此次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江西省正有条不紊地推进全省幸福河湖建设项目的实施,致力于不断提升河湖的安全保障水平,全力维护河湖的健康生命。
截至2024年底,江西省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阶段性成果。全省已建成生态廊道长达951公里,并且在相关建设上完成投资约550亿元。目前,全省108条(段)幸福河湖建设项目都在顺利推进当中,按照计划,预计到今年底将基本建成100条(段)幸福河湖。
为了更长远地谋划“十五五”期间的幸福河湖建设,江西省组织制定了全省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方案(2025 – 2030)。该方案明确提出,计划到2030年,以各地的“母亲河”为重点,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幸福河湖;到2035年,全省江河湖泊的保护治理能力和水平将得到显著提升,河湖面貌也将实现全面的提档升级。与此同时,江西省还制定出台了地方标准《幸福河湖评价标准》,为幸福河湖的建设和评估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要建成幸福河湖,提升河湖安全保障水平是基础。据介绍,江西省充分发挥了河湖长制平台的作用,强化了省、市、县三级的联动机制。通过这一机制,稳步推进了河湖库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四乱”问题的整改销号工作。为了更有效地监管,江西省运用了卫星遥感、视频监控、无人机航拍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全省的河湖库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同时,建立完善了河湖底板数据库,建设了“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借助这些先进的技术和体系,能够实时监控并智能预警,及时解决一些苗头性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四乱”问题的整治。目前,全省5179个“四乱”问题中,已经完成整改的有5002个。
近年来,江西省在河湖治理方面成果显著。全省累计清理非法占用河道岸线55.5公里,拆除违法建筑约9万平方米,清除围堤158.9公里,恢复防洪库容244.9万立方米。经过一系列的治理行动,全省河湖库的面貌焕然一新,河湖治理成效得到了显著提升。
系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撑。“十四五”以来,江西省统筹了主要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水美乡村等水利项目,汇集了中央资金、省级奖补等多种资金来源,并且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模式。全社会在幸福河湖建设上累计投入达到773亿元。具体来看,2022年以来,江西省累计发放省级水利专项资金1.33亿元,支持实施项目56个;通过设立奖补资金,成功撬动了全省434亿元资金投入;落实幸福河湖金融信贷178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2亿元、社会资本投入24亿元。此外,部分地方还设立了捐赠和奖励机制,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多元化的资金保障。
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江西省将继续唱响“水韵赣鄱”的品牌,深入挖掘江西水文化的内涵。接下来,将组织开展全省水利遗产现场普查核查工作,建立江西水利遗产台账;开展水情教育基地、河湖长制主题公园、水利风景区等建设;持续开展江西水文化走基层、深挖赣江水文化活动,让江河文化走近大众。同时,还将推出一批如靖安县北潦河、宜黄县宜水等幸福河湖优秀典型,让幸福河湖真正滋养群众的美好生活。
本文介绍了江西全面建设幸福河湖的进展,截至2024年底已建成一定规模生态廊道,今年底有望基本建成100条幸福河湖。同时阐述了未来规划、安全保障措施、资金投入情况及水文化挖掘等内容,展现了江西在幸福河湖建设上的努力与成效,致力于提升河湖治理水平,让幸福河湖惠及群众。
原创文章,作者:小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