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困难儿童点亮希望之光,学习困难儿童:在爱与支持中蜕变

本文聚焦在竞争激烈教育环境下学习困难儿童的现状,通过陈嫣和魏天翔的具体案例,探讨如何帮助这些孩子更好地学习和成长,着重讲述了魏天翔克服读写障碍的艰难历程。

在如今竞争异常激烈的教育大环境之下,孩子学习困难这一问题,就如同一个无形的炸弹,总是会引发家长们深深的焦虑,有时候甚至会导致整个家庭矛盾彻底爆发。近几来,全国很多地方的医院都开设了“学习困难专病”门诊。不少因为“学习困难”前来问诊的儿童,被确诊患有多动症(ADHD,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阅读障碍、自闭症等病症。然而,诊断仅仅只是第一步,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家长们的焦虑情绪依旧在不断蔓延。这些学生在学校该如何自处呢?又该如何帮助他们学习?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对他们来说才是最合适的呢?

陈嫣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被诊断出患有多动症,从那以后,她便一直在努力夺回对自己情绪的控制权。在老师和家长的悉心帮助下,她逐渐回归到课堂当中,把注意力的重心慢慢放到了学习上。魏天翔则是在小学二年级时被检测出患有读写障碍,在无法适应学校教育的情况下,他选择休学在家,和母亲一起尝试进行家庭教育。通过自学以及运动干预等方式,他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改善。如今,他已经是纽约大学教育专业的大三学生,正在纽约一所公立小学的特殊教育班级进行实习。

若想要回答上述这些问题,首先就得倾听这些学生内心的声音。他们是如何理解自己身上所发生的事情的呢?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又是怎样改变并塑造了如今的他们呢?在无法改变生理功能障碍的情况下,他们希望从家长、学校和社会那里获得些什么呢?

为学习困难儿童点亮希望之光,学习困难儿童:在爱与支持中蜕变

被诊断出读写障碍 考上名校从事特殊教育

魏天翔从小学四年级开始休学,在这之前的三年时间里,他在学校过得一点儿也不快乐,在家里也一直处于压抑的状态。

他的理解力明显落后于同龄人,读书的时候常常会漏字和串行,根本跟不上同学们的节奏。不管是中文词汇还是英文词汇,他完全背不下来。魏天翔回忆道:“当时,一周考一次英语单词,一共12个,我一个都不会。”而且,他的身体协调能力也存在问题,学钢琴的时候连左右手都分不清。那时候,妈妈十分焦虑,偶尔也会生气,她表示:“她不知道为什么我不能像其他学生一样完成学习任务,在体育上的表现也很差”。

那个时候,魏天翔唯一能够倾诉的人只有外婆。他说:“外婆经常劝我妈,不要对小孩子太严苛。外婆离世后,没有人再为我说话,没有人理解我的问题。”爸爸比妈妈更加严厉,他更在乎学习成绩,时常会说:“你这孩子,这辈子就这样了。”

魏天翔二年级时,英语老师发现他分不清字母“b”和“d”,“p”和“q”,便建议父母带他去做检测,结果被诊断出患有读写障碍。“那对我和妈妈来说,都是一种解脱。当天晚上,妈妈就向我道歉,‘妈妈以前做法不对,你愿意原谅我吗’?”从那之后,妈妈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她不再只关心魏天翔的学习成绩,而是变得更加包容他,还主动去和校方进行沟通。

尽管学校知道魏天翔有读写障碍,但却并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措施,而是对他抱着一种半放弃的态度。魏天翔说:“以前,老师在课上还会叫我名字,提醒我集中注意力,后来就不再管我,作业也可以不用做。我在班级里变成一个透明人。”而且,有些同学还会排挤他,拿他开玩笑。到了四年级时,他对妈妈说:“我不想去上学了。”于是,他便开始休学,一直到初中结束。

休学在家接受家庭教育时,妈妈安慰他说:“别着急,你现在可能做不好,不代表将来做不好。”所以,魏天翔从来没有想过,因为自己有读写障碍,学习就一定不行,他只是觉得自己学习的方式和别人不一样。刚休学时,妈妈请过家庭教师,帮他补习主课,但大多老师教了一两个月就放弃了。于是,妈妈开始放手让他自己去学习感兴趣的科目,比如历史、科技、美术、音乐。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他发现,如果要达到一个目标,必须跨过很多道坎,这就要求自己去学习新知识。

当时,国内对读写障碍的认识并不多。妈妈给国外的高校写信,加入读写障碍协会寻求帮助。她得知国外有一套针对读写障碍的特殊教育支持体系,就鼓励魏天翔自学英语。慢慢地,他开始看英语动画片、纪录片和漫画书,这些图像对他来说理解起来更加简单。后来他尝试将中文字幕去掉,然后再把英语字幕关掉。“妈妈常常夸我说,你看书很专注、很认真。”

现在魏天翔读教育专业,他开始明白家长对孩子的鼓励要讲究方法,如果家长过度重视儿童的天赋,很容易让孩子迷失自我。他说:“我妈很清楚地知道,我不是懒,不是笨,只是因为脑神经发育迟缓,在某些地方做不到和普通人一样,等到我的大脑发育完全后就可以做好。所以,她一直努力保持我对学习的欲望,培养我对接触新知识的兴趣。”

武术是魏天翔尝试的众多兴趣爱好中的一种。最初他想学武术,是因为在学校里总是受欺负,想练些功夫保护自己。正是武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他生理上的发育问题,提升了他的学习和身体协调能力。初中休学的三年里,他周一到周五都会练武术,每天练两个小时。他发现,武术对动作套路的要求很严格,可以锻炼人的身体协调性、纪律性和思维能力。大脑发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靠肢体运动推动的。

魏天翔说,那段时间,他能清晰感受到身体发生的微妙变化。比如,走路不再摇摇晃晃,可以很有精神地站立,上课注意力也更集中了。他以前一直不理解分子和分母是什么意思。初中快结束时,他突然就懂了“1/2等于0.5”。“那种感觉就好像我突然拥有了某种能力一样。”在那之后,他决定回到学校。

上了高中,他不再是“问题学生”,而是成绩名列前茅的好学生。他在美国读高中,当时学校每个班级都有至少两三个学生存在多动症、读写障碍或自闭症。有特殊需求的学生能得到一些帮助,包括放大卷面、延长考试时间、设定休息时间,读写障碍严重的学生可申请让他人帮忙读题。后来,他回到国内一所国际学校,在学习方面适应得很好。他在学校也遇到过可能有读写障碍的同学,但他们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也没有得到过任何帮助,导致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

魏天翔意识到社会上缺乏对读写障碍的讨论,就打算写一篇研究论文,科普什么是读写障碍,如何帮助读写障碍学生。他查阅了很多国外的文献,还访谈了这个研究领域的几位专家。以前他也一直认为读写障碍是一种疾病,因为它是由生理上的发育迟缓导致。他有时会想起小学老师对待他的态度,“他们认为我是问题学生”。所以,在论文结尾,他建议提高全社会对这类学生的理解和包容。“我做这些,是想表达一种观点。不应该简单地认为乖乖坐在那里听课、不开小差的是好孩子,做不到的就是差孩子,应该从科学角度出发,结合儿童的生理发育因素进行考量判断。”

这篇研究论文是魏天翔申请纽约大学教育学院的材料之一,他希望自己能推动国内特殊教育的改变。四年过去了,如今他已经是纽约大学综合教育兼特殊教育专业的大三学生。通过专业课,他对特殊儿童有了更多理解,他说:“如果把人的大脑比作电脑端口,有的只能接收Word文件,有的更适合收PDF文件,这就需要把文件格式转换好再上传”。教学方式也有很多种,对特殊教育来说,最好的方法是艺术干预,指的是用图像、实物等具象化、有创意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本文围绕学习困难儿童的问题展开,以陈嫣和魏天翔的经历为例,展现了他们在面对学习困难时的不同境遇和应对方式。着重讲述了魏天翔克服读写障碍的过程,包括家庭的支持、自我探索以及运动干预等,还提及他对特殊教育的关注和推动。强调了社会应提高对学习困难儿童的理解和包容,采用合适的教育方式帮助他们成长。

原创文章,作者:行云乐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4506.html

(0)
行云乐易行云乐易
上一篇 2025年3月24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