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成果味电子烟“猎物”,监管难题待解 警惕!果味电子烟正悄悄侵蚀未成年人健康

本文聚焦果味电子烟对未成年人的侵害问题,通过中学生表述、投诉数据等揭示现状严峻,分析其危害、源头及监管难原因,最后提出强化监管、多方面预防等解决措施。

未成年人成果味电子烟“猎物”,监管难题待解 警惕!果味电子烟正悄悄侵蚀未成年人健康

在我国,法律有着明确规定,严禁向未成年人销售香烟,这其中自然也涵盖了电子烟。然而,近期央视的一则报道却令人忧心忡忡。不少家长纷纷反映,市面上出现了一种调配出各种水果口味的电子烟,它们通过各种各样隐秘的渠道,无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未成年人想要买到都并非难事。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中学生们透露了真实的情况。有中学生表示:“只要不穿校服,在很多销售场所都能轻易买到电子烟。”更令人惊讶的是,一位女中学生甚至说,她的朋友当中,“有一半都在背着家长吸果味电子烟”。从黑猫投诉的数据中也能看出问题的严重性。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3月10日期间,以“电子烟”为关键词的总投诉量达到了350件,其中提及“未成年”“孩子”的占比达到了16%。而在这些投诉问题中,非法出售排在第一位,占比高达31%。

种种迹象都在清晰地表明,电子烟侵害未成年人的问题已经到了十分严峻的地步。

电子烟属于烟草制品,对健康有害,这是不容置疑的科学事实。果味电子烟通过添加各种香精成分,巧妙地将原本刺鼻的烟味转化成了清新的水果味。这种味觉上的伪装,极大程度地降低了青少年的心理防线。未成年人往往从好奇、迷恋这种香味开始产生兴趣,进而接触电子烟。一旦成瘾,最终可能会通过高尼古丁含量来缓解烟瘾。

综合各类媒体的报道来看,果味电子烟的源头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部分不法商家通过非法走私或者虚报出口等手段,将国外生产的果味电子烟引入国内;另一方面,国内一些不法分子私自生产假冒贴牌的果味电子烟。这些产品常常打着“时尚”“健康”的旗号,利用未成年人好奇心强、辨别能力弱的特点,对他们进行诱惑销售。

为了打击相关的违规行为,有关部门已经付出了不少努力。但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果味电子烟仍然能够躲过监管,流入未成年人手中呢?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监管部门之间的协同不够紧密,这就导致一些环节出现了监管空白。当然,监管手段相对滞后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一些商家心里清楚销售果味电子烟给未成年人是违法的行为,所以他们千方百计地进行规避。他们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暗号”来引流,把电子烟的关键部件伪装成其他商品,以此来规避平台的监管。在线下,他们则通过微信交易等方式躲避检查。此外,一些电商平台对“擦边球”商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也为果味电子烟的销售提供了可乘之机。

要想阻断电子烟对未成年人的侵害,就必须强化监管和打击力度。

执法部门需要创新监管手段,运用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对电子烟销售网络进行精准打击。同时,要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加强对电商平台的监管,切断电子烟的线上销售渠道。另外,在校园周边设立电子烟销售禁区,加大对违法商家的查处力度。

考虑到一些新兴的社交媒体平台和交易方式可能会游离于监管者的视线之外,有关部门需要对此保持高度关注,尽快把可能存在的监管漏洞补上。不妨面向全社会建立健全有奖举报机制,尤其可以通过适当的激励措施,鼓励“吹哨人”进行举报,以此拓宽问题线索的收集渠道。

电子烟逐步向未成年人发动攻势,往往与未成年人及其家庭对电子烟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有关。因此,预防未成年人接触电子烟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学校应当加强健康教育宣讲,家长则要多关注孩子的行为变化,及时进行引导。

必须杜绝下一代成为“瘾君子”,这样的社会共识越坚实,遏阻电子烟侵害未成年人的防线就会越牢固。

本文指出果味电子烟对未成年人侵害问题严峻,分析其危害、源头和监管难原因,提出强化监管、创新手段、多部门协作、设立销售禁区、健全举报机制以及学校和家庭加强教育引导等措施,强调全社会形成杜绝未成年人成“瘾君子”的共识,以筑牢防线保护未成年人。

原创文章,作者:甜雅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4907.html

(0)
甜雅mio甜雅mio
上一篇 2025年3月24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