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开放引外资,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再提速!,政府力挺,楼市股市将迎健康发展新契机!

本文聚焦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稳住楼市股市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并提出促进其健康发展的目标。同时介绍了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记者会上提出的资本市场改革举措,以及专家对这些举措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解读。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项重要内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报告将稳住楼市和股市明确写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之中,并且郑重提出“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这一决策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经济领域激起层层涟漪,预示着楼市和股市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政策支持。

扩大开放引外资,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再提速!,政府力挺,楼市股市将迎健康发展新契机!

3月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现场气氛热烈。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出席此次记者会,并针对资本市场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他明确提出“进一步增强市场基础制度的适配性”以及“稳步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这两项重要举措,为资本市场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众多受访专家对这些举措给予了高度评价和深入解读。他们认为,从增强多层次市场的包容性,到提升投融资发展的协同性,再到以开放的姿态促进改革,不断完善境外上市备案制度,稳步拓展跨境互联互通,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将如同强劲的引擎,进一步激发中国资本市场的资金活力。这不仅有助于促进股市的健康发展,更能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为经济的稳定增长注入强大动力。

增强市场基础制度的适配性

在记者会上,吴清明确表示,证监会始终坚持尊重市场规律、尊重规则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将不断优化市场定价机制,全面评估并完善交易结算制度。其目的在于为市场的各个参与方,无论是投资者、上市公司还是中介机构,创造一个更加公平高效、更具吸引力和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市场的运行将更加顺畅,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也将得到充分发挥。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指出:“近年来,中央对资本市场的重视程度呈现出不断提升的态势。资本市场在稳定社会预期、助推居民财富保值增值、服务新质生产力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也愈发凸显。”这充分说明资本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已经成为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前,新“国九条”作为资本市场的顶层设计文件,与配套的50余项制度规则共同构成了“1 + N”政策体系。这一体系旨在系统性重塑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华福证券研究所所长任志强认为,通过系统性的制度重构、严格的监管措施、生态环境的优化以及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资本市场正逐步朝着“投融资平衡、风险可控、活力充沛”的理想方向演进。

任志强进一步分析指出,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政策框架的构建,体现了“制度先行”与“问题导向”的双重特征。例如,针对IPO审核中存在的“带病闯关”问题,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和《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明确提高现场检查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一。这一举措从源头上提升了上市公司的质量,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退市新规的落地实施,更是推动了2024年55家上市公司平稳退市,初步形成了“有进有出”的良性循环,使得资本市场的生态环境更加健康。

任志强强调:“这种全链条的制度设计,不仅覆盖了发行、交易、退市等资本市场的关键环节,还通过强化中介机构责任、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形成了‘事前防范、事中监管、事后惩戒’的闭环管理模式。这为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对于未来改革的着力点,中泰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徐驰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关键在于增强投融资发展的协同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资本市场的服务能力,帮助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更好地获得所需资源。而增强市场基础制度适配性则是强化资本市场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它能够为各参与方创造更加公平高效、更具吸引力和可预期的制度环境,从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罗志恒认为,2025年资本市场的制度改革有四条主线值得重点关注。一是持续鼓励长期资金入市,为资本市场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二是优化稳股市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三是优化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制度,大力支持优质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推动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的深度融合;四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推动企业并购重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稳步扩大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

稳步扩大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是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另一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国在资本市场开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包括取消外资持股比例限制、放宽外资机构和业务准入条件、扩大外资机构业务范围等。这些举措使得我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展,外资“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良好局面逐渐形成。

瑞银集团中国区总裁胡知鸷表示:“我们很高兴看到中国持续践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承诺,这将极大地提振外资机构继续对中国市场进行投资的信心。”外资的持续流入,不仅为资本市场带来了资金,也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有助于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水平。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荀玉根分析认为,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将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这一举措有助于引导长线外资增配中国资产。目前,中国在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中已占据接近20%的权重,但全球资管机构对中国的配置比例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未来政策有望进一步聚焦拓展资本市场跨境互联互通、扩大合格境外投资者投资范围等方面,以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随着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举措的渐次落地,在吸引外资机构的同时,境内企业也纷纷抓住机遇“走出去”,努力做大做强。3月11日,中国证监会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专门研究部署资本市场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的具体举措。会议提出,要研究制定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总体规划,稳步拓展跨境互联互通,切实提升境外上市备案质效,进一步提高跨境投融资便利性,更好地实现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目标。

境外企业上市的备案流程始于2023年3月31日。当时,证监会发布的《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及配套规则正式落地生效。备案新规施行以来,不少境内企业顺利完成备案流程,并成功实现境外上市。这些企业的类型覆盖了制造业、新能源、智能驾驶等多个行业,充分展示了我国企业的多元化和创新能力。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备案速度提升、备案企业家数增多,这是政策优化之后市场需求的展现,也体现出我国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开放。”他建议,进一步简化境外上市的备案流程、提高备案效率,为企业境外上市提供更加便利和可靠的保障。展望未来,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趋势有望进一步加强,数量和融资规模将持续增长,行业上也会更加多样化。除了新消费、医疗、互联网、科技等传统领域外,未来可能会有更多行业的企业选择境外上市,以实现融资和国际化发展的目标。

本文围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稳住楼市股市的要求,介绍了证监会主席提出的资本市场改革举措。通过增强市场基础制度适配性和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有望激发资本市场活力,促进股市健康发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同时,政策推动境内企业境外上市,未来境外上市趋势将加强,行业也会更多样化。

原创文章,作者:宫古千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5105.html

(0)
宫古千凡宫古千凡
上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