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能建建筑集团承建的中国安全谷项目中,劳模朱旭峰牵头成立的省级创新工作室通过运用各类创新技术,尤其是BIM技术,为项目建设带来诸多便利和提升,同时介绍了该技术在其他重点项目的应用情况。
在中国能建建筑集团承建的中国安全谷项目现场,处处闪耀着智能建造的光芒。只需1秒钟,人脸识别就能让人进入现场;同样1秒,扫描二维码便能知晓现场全貌;打开BIM(建筑信息模型)软件,1秒内就能了解主体结构的详细信息。而这一切智能建造元素的广泛应用,都得益于该公司劳模朱旭峰牵头成立的省级创新工作室所参与的各类创新成果。
这个建在项目上的创新工作室,面积虽仅有10平方米,但却有着巨大的作用。记者在现场看到,技术员们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手指在键盘上快速飞舞,借助BIM技术深入探寻项目建设的“科技密码”。朱旭峰表示:“如今,传统工艺已经无法满足施工的需求,BIM技术就像是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的法宝。我们的工作就如同‘求医问诊’,为施工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
针对中国安全谷项目施工场地狭小的特点,工作室提前利用BIM技术进行场地布置,并制作1:1动画模拟施工过程。逼真的临建区模型让作业人员的可视化操作更强,大大提升了作业效率。值得一提的是,该创新工作室在2020年荣获安徽省能源化学产业“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称号。
中国安全谷是一个集“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于一体的产业高端载体。它重点吸引电子信息公共安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类企业,整个项目共计建设10栋综合体,建筑高度达到99米。目前,项目的玻璃幕墙已安装完毕,正式进入整体移交装修阶段。
未来,该项目将建成重要科研基地,其地下室总建筑面积达8.6万平方米,属于超长、超宽结构。创新工作室提前运用BIM技术进行土方开挖模拟,同时辅以三维动画模拟支撑施工,对复杂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模拟,完成关键施工节点可视化技术交底和VR虚拟展示。
朱旭峰透露:“BIM技术只是创新工作室研发方向之一。”各工作室平台以智能建造和信息化为切入点,充分利用云平台、BIM、GIS、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等软硬件,采集人员、进度、安全、机械设备、材料、技术、环境等关键数据,实现业务环节的智能化管理。
朱旭峰还表示:“我们充分发挥公司各基层项目劳模工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集思广益,更好地推进项目建设。”目前,“BIM 智能建造技术”已在公司承建的浙江南浔大象酒店、甘肃张掖电厂、湖南株洲电厂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展试点应用。
在公司承建的浙江南浔国际会展中心(一期)项目中,BIM技术成为工程管理的“眼睛”。从项目启动建设到最终竣工,BIM技术全方位融入各个阶段。此外,该创新工作室还参与了中国能建重大科技专项“基于BIM的全生命周期智能建造体系及关键技术”的研究。
本文介绍了中国能建建筑集团劳模朱旭峰牵头的创新工作室,凭借BIM等技术为中国安全谷项目带来智能建造变革,提升施工效率,该技术还在多个重点项目试点应用,工作室也参与重大科技专项研究,彰显了智能建造在建筑行业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
原创文章,作者:东京迎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5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