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平安:从金融巨头到科技先锋的华丽转身 中国平安:科技赋能,引领金融行业新变革

本文聚焦中国平安,介绍了其作为综合金融集团为人熟知的A面后,着重阐述了其低调的B面——在数字化转型与人工智能浪潮中成长为科技驱动的金融新范本。通过对比科技公司和金融行业受周期影响的差异,分析了平安靠科技铸就韧性成长的原因,还列举了平安在科技研发、业务应用等方面的成果,展现其在科技赋能下的全面发展以及对社会价值的积极追求。

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宏大画卷中,有这样一家企业显得格外特殊。

与那些涨幅惊人的牛股,以及稳如泰山的国资企业相比,它或许并非那座“最高的山”。然而,近40年来,它始终聚焦国家所需,深度融入社会民生,这种独特的品牌基因,足以让它成为金融市场亿万用户心目中那条“最长的河”。

这家特殊的企业,就是中国平安。

12万亿资产规模的综合金融集团,这是中国平安展现在市场面前的A面,也是大众最为熟知的宏观印象。

相对而言,平安的B面则低调许多。随着2024年年报的出炉,这家行业龙头的另一面正逐渐为更多人所了解——在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的趋势下,中国平安正搭乘数字化转型与人工智能的浪潮,成长为一家以科技驱动、科技引领、科技重构的金融新典范。

从某种意义上说,如今的中国平安甚至可以被看作是一家顶着“金融集团”头衔的科技企业。尽管它所处的行业和从事的业务仍属于金融范畴,但从增长逻辑、差异化竞争力到价值愿景,都与那些活跃在PE倍率塔尖的科创公司颇为相似。这或许也解释了为何从业绩发布会上的高管,到摩根士丹利、瑞银等投资机构,都一致认为平安的价值“被市场低估”。

1、周期“严选”,平安靠什么铸就韧性成长?

但凡了解英伟达、苹果等公司股价的人,都能深切感受到全球市场对科技公司的“偏爱”。这种偏爱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投资者对“穿越周期”的执着追求。正如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所说:“由科技驱动的企业往往具有长期韧性,越是在经济衰退周期,企业就越需要科技和数字化工具。”这与饱受周期之苦的金融行业形成了鲜明对比。

全球主流的金融集团,营收主要依赖两大核心:息差收入和投资收入,本质上还是依靠资本增值来获取红利。因此,金融企业普遍对下行周期心怀恐惧。也正因如此,在中国市场仍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中国平安交出的这份亮眼成绩单才格外引人注目。

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平安营业收入超万亿,达到10289亿元,同比增长12.6%;归母运营利润增长9.1%,达1219亿元;归母净利润接近翻番,增长47.8%,达1266亿元。

揭秘中国平安:从金融巨头到科技先锋的华丽转身 中国平安:科技赋能,引领金融行业新变革

在全球市场上,那些将专利申请数纳入业绩参考指标的品牌,无一不是各行各业的创新先锋和新质代表。平安的这一举措向市场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相较于传统金融巨头,平安对自身的发展定位更接近于那些活跃在PE倍率塔尖的科技公司。它不依赖周期红利,而是以科技驱动经营,通过创新来提升增长韧性。

从海量数据积累到全球领先的科研布局,从智能化服务到生态化协同,中国平安以科技为引擎,不仅重塑了传统金融的形态,也为行业树立了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在当下大热的AI领域,平安早已进行了多年布局,并实现了从模型接入、方案生成到对外输出的完整链路。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平安已成功搭建通用模型、垂直领域模型、应用模型三层大模型体系,打造了五大实验室、九大数据库,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医疗数据库之一。同时,平安构建起完善的数据、模型、功能协同的研发和组织架构,实现了前沿算法和技术的快速上线、测试和部署,并将AI产品及解决方案深度应用于多个战略业务中。

揭秘中国平安:从金融巨头到科技先锋的华丽转身 中国平安:科技赋能,引领金融行业新变革

平安庞大、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业务需求,不仅为科技成果的落地指明了方向,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创新研发的“练兵场”,推动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商业价值,形成了平安强大的金融新质生产力。

由于长期深耕各类业务场景,平安积累了庞大的数据资源,超3.2万亿高质量文本语料、31万小时带标注的语音语料、超75亿图片语料,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数据库。这有助于提高大模型的准确性,并更好地将其与业务场景相结合。

与此同时,以AI为代表的新技术也深入渗透到平安的每一条业务脉络中,变革业务模式,优化客户流程体验,成为支撑平安“发展双轮”的坚实基础。

如今,在AI的助力下,车险领域的传统定损流程从以往的小时级大幅压缩至分钟级,自动化理赔系统实现了98.7%的当天赔付率,其中60%为自动理赔。这不仅显著提升了服务水平,还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

类似的故事也在平安健康与平安银行的业务中上演。而在核心业务寿险环节,同样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取得了优异成绩。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平安AI坐席服务量约18.4亿次,覆盖了平安80%的客服总量。通过智能核保、智能理赔、智能续期,平安实现了93%的寿险保单秒级核保,寿险保单闪赔占比达56%,寿险保单复效提升27%;平安产险反欺诈智能化理赔拦截减损119.4亿元,同比增长10.4%。

揭秘中国平安:从金融巨头到科技先锋的华丽转身 中国平安:科技赋能,引领金融行业新变革

时至今日,面对以AI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浪潮,平安依然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在最新的业绩发布会上,平安公开宣布将“改革创新”作为2025年度经营方针的重要主题,将“全面数字化战略”作为2025开年的首要任务。

科技作为价值杠杆,也促使平安的价值愿景跳出传统的资本回报范畴,转向更接近顶尖科技公司所倡导的资本向善、价值共赢。无论是“到线、到店、到家、到企”的“四到”医养网络,还是以“最专业的金融顾问、家庭医生、养老管家”为特色的“三专”服务工程,亦或是针对客户“费心、费时、费钱”痛点的“省心、省时、省钱”的“三省”项目,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可以说,没有科技的赋能,这些宏伟的构想很难如此高效地落地和实现。

当科技与金融在社会议题的当下交汇,当传统金融保险巨头的价值愿景还局限于“物质回报”,当资本大佬坦然表示“对AI一无所知”时,中国平安已然成为了价值金融实践层面的“孤本”。作为整个金融行业的代表,它站在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交汇点上,继续奋勇前行。

管理学大师拉姆·查兰曾说:“优秀的企业,总会把社会政策变成自己战略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来看,平安的探索和实践,不仅是头部金融企业的标杆,更是当前环境下,科技创新、金融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融合范本”。

本文深入剖析了中国平安在金融行业中的独特地位和发展路径。它不仅展现了平安作为综合金融集团的雄厚实力,更着重强调了其在科技驱动下的转型与创新。通过在AI等领域的深度布局和应用,平安实现了业务的变革和升级,铸就了韧性成长。同时,平安积极将科技融入社会服务,追求资本向善、价值共赢,成为金融行业科技创新与社会价值融合的典范。

原创文章,作者:六合柯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5237.html

(0)
六合柯慧六合柯慧
上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