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中国篮球名人堂活动,讲述了巩晓彬、柳青、苗立杰、郭玉佩等篮球名宿对年轻球员和裁判的指导与期望,强调了传承篮球精神、提升专业能力以及走出国门代表中国的重要性。
3月24日,在北京举办的活动中,“逍遥王”巩晓彬在一场充满趣味的发言结尾,将殷切的期望寄托在了年轻球员身上。他满怀激情地说道:“年轻的球员,你们是中国篮球的未来和希望,超越前辈,为自己、为国家去赢得荣誉,加油吧姑娘们、小伙子们!”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国篮球名人堂时刻,在这里,我们向经典致敬,让篮球精神的薪火代代相传,而那份对篮球的初心始终未变。
在训练场上,中国女篮的两代传奇人物柳青和苗立杰,在指导年轻球员时,有着相同的强调。“再狠一点,有狠有了一切。篮球场上就是这样,你狠她就弱。”“训练中就养成习惯,动作要狠起来。”她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狠”这个字。如今,世界女篮的发展形势已经和过往不同,更加注重身体对抗和动作的连贯性。
中国男篮名宿巩晓彬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年轻球员存在的问题。他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年轻球员的基本功不够扎实,需要进一步提升。“动作都会但是不精,运球节奏等方面还需要提高。”当谈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时,巩晓彬坦诚地说,青训有些走偏了,“培训机构过于去关注华而不实的动作,年轻人应该更实实在在地训练。”
作为新中国首批国际级篮球裁判之一,郭玉佩在演讲中对年轻裁判提出了要求。他表示,裁判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能力,更需要有一颗公正廉洁的心和终身学习的态度。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支哨子,在这位传奇裁判员眼中,那哨子象征着赛场上的公平与正义。“希望未来的篮球场上,能够有更多人为了篮球吹响公正廉洁的哨声。”话音刚落,便响起一声清脆的哨音。
“只有走出去才能代表中国!”活动现场,从登场口到演讲台的距离,周华健的《刀剑如梦》响起。“逍遥王”巩晓彬向来喜欢即兴发挥,即便在讲述他和篮球的故事时也不例外。“这个《刀剑如梦》是我自己选的,大家觉得怎么样,像我吧?”镜头转向观众席,巴特尔和胡卫东被他的开场白逗得哈哈大笑。
巩晓彬“偷偷”学习了此前其他入堂名宿的演讲后,很快就开始了自己的入堂演讲。“看不出你们口才都这么好,讲得也太不教条了,我说心里话。”这句带着“巩”式风格的山东倒装句后,他正式开启了演讲。从1994年广岛亚运会中国男篮半决赛对阵日本一战中的“救火”先生,到外界口中的“96黄金一代”,再到1998年曼谷亚运会上的“硬汉”,巩晓彬对于“逍遥王”的赞誉并不在意,只是调侃地说:“我啥时候逍遥过”。
在约8分钟的演讲中,这位自带搞笑基因的男篮名宿让全场爆发出了十几次笑声。但话锋一转,巩晓彬展示了血战韩国队时额头上留下的那道疤痕,认真地寄语年轻球员:别总把眼光放在国内,只有走出去才能代表中国。
仪式接近尾声,三届中国篮球名人堂成员共同登台,接受全场的致敬。很多人会问,名人堂成立的初衷是什么?是为了传承,为了让那些“落在生命里的光”不被遗忘,正如中国篮球名人堂委员会首席专家李元伟所说:中国篮球名人堂的诞生,承载着数代篮球人的夙愿。作为中国篮球文化的核心载体,其使命在于凝聚历史荣光、弘扬体育精神、激励当代奋进。过去三年,名人堂从无到有、从构想走向实践,初步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篮球文化体系。
本文围绕中国篮球名人堂活动展开,多位名宿对年轻一代球员和裁判提出了要求与期望。巩晓彬指出年轻球员基本功问题及青训偏差,还鼓励他们走出国门;柳青、苗立杰强调训练要“狠”;郭玉佩对年轻裁判提出专业和品德要求。名人堂承载着传承篮球精神、构建篮球文化体系的使命,激励着中国篮球不断前进。
原创文章,作者:小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5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