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 3 月 25 日北京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展开,详细介绍了 2025 年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代表所提建议的情况,包括建议数量、内容特点、承办单位分配,以及后续的办理要求、督办措施和公开机制等。
在 3 月 25 日召开的北京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听取了 2025 年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工作意见的报告。在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代表们展现出极高的履职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紧扣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聚焦社会关切的民生福祉,对各方面工作提出了 946 件建议、批评和意见(以下简称“建议”)。这些建议涉及面广、针对性强,充分体现了代表们积极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态度。
报告显示,有 520 位代表参与提出了这 946 件建议,内容涵盖社会发展、城乡建设、综合经济、法治建设、行政管理、民族宗教党团等六个重要方面。这些建议主要呈现出四个显著特点:其一,紧扣全市中心工作,众多代表从不同角度提出建议,为首都的高质量发展广泛汇集民智;其二,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代表们深入基层,倾听百姓心声,为增进首都人民的福祉代言发声;其三,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敏锐地捕捉到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使建议具有前瞻性和时代性;其四,广泛吸纳民意,彰显了代表们履职尽责的使命担当。
为了确保这些建议能够得到有效落实,根据代表所提建议内容,将 946 件建议分别交予各承办单位进行研究办理。具体分配情况为: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承办 11 件,市人民政府承担了 853 件的办理任务,市高级人民法院承办 20 件,市人民检察院承办 9 件,本市其他机关和组织承办 45 件,中央垂直管理单位承办 8 件。
按照规定,各承办单位需在 6 月 30 日前完成建议的办理并答复代表。到 12 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将听取并审议“一府两院”及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部门关于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以监督和推动建议办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市人大常委会将进一步加大建议督办工作力度。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组成人员紧密围绕市委中心工作、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以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研究确定了 7 个方面共 93 件重点督办建议,包括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道路安全管理、提振消费、关注教师及中小学学生身心健康、以标准化建设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和产品安全管理、养老服务、医疗服务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等。市人大常委会将积极邀请主提代表共同参与调研,充分听取代表对建议办理的意见,深入了解承办单位的建议办理思路,研究协调解决办理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也将做好重点督办的服务保障工作,认真制定详细的督办方案,明确“时间表”、细化“任务书”,加强与建议承办单位的沟通协调,督促承办单位集中力量研究办理,确保建议真办理、真落地、真见效。
同时,结合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市人大相关专委会将依法做好 10 个方面 89 件建议的专项督办工作,涉及非机动车管理、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城市更新、生态涵养区发展、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就业促进和劳动者权益保护等领域,全方位推动各项工作的发展。
坚持开门办理是本次建议办理工作的关键。报告指出,按照《北京市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及其办理情况公开工作意见》,将适时依法向社会公开代表建议及答复意见。各承办单位也将依法推进建议办理情况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办理工作截止后,代表工作部门将协调“一府两院”有关部门,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建议办理工作情况,并在市人代会上向全体市人大代表书面印发建议办理报告、建议和答复意见选编,充分展示建议办理工作成效,让代表和社会公众了解建议的落实情况。
本文详细介绍了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的相关情况,包括建议内容、承办单位、办理要求、督办措施和公开机制等。这些举措体现了北京市人大对代表建议的高度重视,通过多方面的努力确保建议得到有效落实,以推动首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和民生福祉的提升。
原创文章,作者:宫古千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5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