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在北京举行的中美智库人文交流对话会的相关情况,包括出席人员、参与研讨的专家学者,以及各方对于中美关系的观点和期望等。
在3月24日,一场备受瞩目的中美智库人文交流对话会在北京拉开帷幕。此次对话会吸引了众多中美智库和高校的目光,对于推动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话会现场,气氛热烈且庄重。(摄影:中国日报 张陨璧)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卡特中心总裁佩奇·亚历山大出席了本次对话会,并分别致辞,为整个会议奠定了积极的基调。
来自美国卡特中心、昆西研究所、史汀生中心、外交关系委员会、伊利诺伊大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南开大学、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等中美智库、高校的5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他们围绕“面向未来的中美关系和世界的稳定与发展”这一重要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并达成了广泛的共识。
于运全在发言中指出,当前中美关系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美双方智库肩负着重要的责任,需要积极推动两国之间的对话沟通和人文交流。他强调,双方应该成为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行动派,通过各种方式增进美国各界对中国的客观认知;成为促进中美务实合作的行动派,为中美各层级的交往搭建更多的桥梁、铺设更多的道路;成为增进双方青年相互了解和友谊的行动派,培养更多新一代的“中国通”“美国通”,为中美关系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佩奇·亚历山大则表达了她对于中美关系的看法。她认为中美关系并非“零和博弈”,两国都有推进政府层面合作的意愿,希望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实现和平发展和互利共赢。对于智库而言,促进美中间的二轨合作需要持续的努力和坚定的毅力。她强调“行胜于言”,相信在现有的成功合作案例基础上,未来会有更多来自民间社会的中美人文交流和对话合作。公众层面的人文交流是寻求和展现两国共享价值的重要途径。
与会的专家们纷纷表示,中美两国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广阔的合作空间,完全可以成为伙伴,相互成就,共同繁荣。稳定的美中关系符合双方的利益,而且中美合作有利于推动解决全球卫生与社会经济不公、气候变化、全球经济碎片化、地区冲突等全球治理问题。两国应携手继续发挥大国作用。当前,加强两国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本次对话会深化了中美学者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认知,大家都希望后续能够将对话交流机制常态化,让这种有益的交流持续下去。
本次对话会是由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与美国卡特中心联合举办的,为中美双方的智库和学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平台。
本文介绍了3月24日在北京举行的中美智库人文交流对话会,众多中美智库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中美关系和世界发展进行研讨并达成共识。于运全和佩奇·亚历山大分别致辞并表达对中美关系的看法,与会专家强调中美合作的重要性及加强人文交流的必要性,此次对话会由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和美国卡特中心联合举办,有望推动对话交流机制常态化。
原创文章,作者:宫古千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5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