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中国首张树密度地图的绘制成果,回顾近30年中国树木密度的变化,阐述了树密度地图的重要意义,还聚焦广东森林资源的独特特征,展现中国在生态建设方面的努力与成就。
在2025年2月,生态学界迎来了一项具有突破性意义的研究成果。由北京大学郭庆华团队以及中国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共同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多年的艰辛努力,巧妙运用高精度无人机激光雷达和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成功绘制出了中国首张树密度地图。这张意义非凡的地图,不仅精准地揭示了中国树木总量的精确数据,更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为我们展现出人均100棵树背后隐藏的生态密码。其中,广东在这张地图中所呈现出的独特“树字经”,格外吸引人们的目光。回顾过去近30年,中国树木密度的变化历程,宛如一部生动的生态建设史诗,彰显出我国在生态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效以及付出的不懈努力。
三十年树木之变:数据见证生态飞跃
近30年来,中国在森林资源保护与培育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长足进步,树木密度发生了积极且显著的变化。从森林覆盖率这一关键数据来看,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大约为16.55%,而到了2023年,这一数字稳步增长至24.02%。这一增长背后,是树木密度实实在在的提升,是我国生态建设成效的直观体现。
自20世纪90年代末起,我国陆续精心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林业生态工程,例如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这些工程的有序开展,如同坚固的盾牌,有效遏制了森林资源破坏的不良趋势,让许多地区的森林得以休养生息。在一些曾经生态脆弱的地区,比如黄土高原的部分区域,通过大力推进退耕还林工作,种植了大量适宜当地生长的树木,森林植被逐渐得到恢复。曾经稀疏的植被状态,如今已转变为绿树成荫的美好景象,不仅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还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在人工造林方面,中国更是成绩斐然。过去30年里,中国年均增加的森林面积占据了全球年均增量的53.2%,当之无愧地成为全球人工林面积年均增量最大的国家。在广袤的平原地区,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新建了大量人工林。这些人工林虽然树种相对较为单一,但树木密度高,生长速度迅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显著提升了区域的树木密度,成为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补充力量。
在注重树木密度提升的同时,中国也没有忽视森林质量的提高。通过实施森林抚育等科学措施,合理调整森林结构,有效提高了林木的生长质量,使得森林的生态功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一些天然次生林在经过科学的抚育管理后,树木密度变得更加合理,林分质量显著提高,不仅增加了树木的数量,还提升了树木的健康状况和生态服务价值。
树密度地图:解锁森林资源“密码”
长久以来,尽管中国森林资源分布广泛,但树木数量和分布情况始终缺乏精准的数据支撑。从2015年开始,科研团队踏上了一段艰苦卓绝的征程。他们充分利用手持、背包、无人机等多种激光雷达设备,全方位收集数据。经过不懈努力,他们收集了超过400TB的无人机激光雷达数据,足迹几乎遍布中国的各类森林生态系统。基于这些海量的数据,再结合地形、土壤、气候等多源遥感数据,科研团队精心构建了AI模型,最终成功绘制出了100米高分辨率的树木密度分布图。
地图清晰地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森林的平均树木密度为每公顷689±17株,全国树木总数达到了1426±3.5亿棵,平均每位中国人拥有100棵树。这一精准的数据具有重大的意义,它为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时,能够助力准确评估森林碳汇能力,同时也为生态学、林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数据支持。
相关专家对这张树密度地图给予了高度的赞誉。研究团队负责人郭庆华着重强调,这一重要成果推动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和恢复工作。高精度数据与智能模型的完美结合,能够确保每棵树都种植在最合适的地方。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助理教授汤姆·克劳瑟也认可该研究成果与学界此前的预估高度一致。
广东森林独韵:人口大省的绿色篇章
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广东时,会发现它在地图中呈现出独特的森林资源特征。广东作为一个人口大省,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8.74%,陆地森林覆盖面积约为10.56万平方千米。虽然目前尚未有广东人均树木拥有量的确切数据,但从森林覆盖率和庞大的人口基数来看,广东的森林资源在维持生态平衡、保障居民生态权益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或许从数量级上看,广东人均树木拥有量与全国人均100棵树相近,但考虑到人口密度、地理气候条件、树木种类、生态系统等多方面的情况,广东每棵树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价值可能更为多元。例如在珠江流域,温暖湿润的气候为树木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这里的树木生长迅速,森林生态系统充满活力,为众多生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
中国树密度地图的诞生,无疑是中国森林资源研究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它不仅为我们揭示了人均100棵树的惊喜,更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广东在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的独特之处,以及近30年中国树木密度变化背后所蕴含的生态努力。展望未来,随着对这张地图研究的不断深入,广东乃至全国的森林资源必将得到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和保护,为全球生态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的中国力量。
本文围绕中国首张树密度地图展开,介绍了其绘制情况及意义,回顾近30年中国树木密度变化体现的生态建设成效,还阐述了广东森林资源的独特特征。中国树密度地图的诞生是重大突破,将助力森林资源科学管理和保护,为全球生态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原创文章,作者:六合柯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5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