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强基计划”,介绍了其报名时间、录取流程等基本情况,分析了报考竞争状况、入围规则,还阐述了基础学科专业拓展和扩招趋势,为高考生提供报考参考。
当下,众多高考生正满心期待着一项重要报名工作的开启。按照往年惯例,在4月上旬,全国39所推行“强基计划”的高校会陆续公布招生简章。
在高考录取的整体流程中,“强基计划”有着独特的地位。它一般会在高考出分之前完成校测,并且录取顺序排在提前批和专项计划之前,因此被形象地称为“提前批的提前批”。而且,该计划没有报名门槛。对于高校而言,“强基计划”能够让它们提前锁定优秀人才。而对于广大考生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考入39所全国名校的绝佳机会。
39所试点高校。图片由AI生成
80万考生竞争
“报名即入围”模式逐渐壮大
近年来,“强基计划”的报名人数一直维持在80万左右,然而每年的录取人数仅有约6000人,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
申请“强基计划”的考生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第二类是在五大学科全国奥赛中获得过银牌及以上奖项的竞赛生,也被称作“破格生”。
对于占绝大多数的第一类考生来说,首先需要关注自己是否具备入围资格。不同高校的“强基计划”有着各自不同的入围模式,考生在报名时应根据自身优势,慎重选择合适的目标院校。
最常见的入围规则是在特控线的基础上,按照高考成绩从高到低排序,通常以招生计划数的3 – 6倍来确定入围名单。像哈工大、南开等部分高校还会采用“加权”规则,在入围办法中提高数学、物理等核心重点科目的高考成绩权重。所以,数理化等学科成绩优异的考生,往往能在入围环节占据更大的优势。
此外,“报名即入围”模式也在逐渐发展壮大。从2022年复旦、上交、南大三所高校首次实施这一模式,到去年已经有10所院校采用。这种模式将校测安排在高考后、出分前,不参考高考成绩,只要报名成功就能参加校测初试,给了更多考生机会。不过,校测的难度往往较大,对于学科特长突出但高考成绩相对偏弱的考生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
2024年,北理工、中山大学等8所高校推出了新的“破格入围”政策,即单科高考成绩突出,并满足一定条件的考生,可破格入围校考环节。单科通常要求数学或物理(理综)、化学单科成绩要特别突出。
而第二类“破格生”,不仅能破格入围,在校考和录取环节也享有特殊待遇。比如有的高校会免笔试或面试,可以单独考核,综合成绩达到所有拟录取考生的最低分数线即可被录取。当然,要在全国奥赛中拿到金银牌,难度是非常大的。
总体而言,“强基计划”入围主要还是以高考成绩为依据,靠竞赛破格入围的只是一小部分考生,并且不占用普通考生的名额。
教育部官网截图。
基础学科向应用型专业拓展
今年或将继续扩招
在今年两会的“部长通道”中,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谈及DeepSeek引发的热潮,着重强调了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科技发展的过程中,加快加强人才培养,首要任务就体现在基础学科方面。今年,我国将深入实施“强基计划”,继续加大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力度,在数学、计算机等领域,推动核心课程、核心师资队伍和核心教材等方面的建设。
3月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明确表示,要进一步增加“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去年在优质本科的扩容方面扩招了1.6万人,今年力争再增加2万人。近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十余所“双一流”大学宣布本科扩招,扩招专业主要聚焦于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领域。
去年是“强基计划”实施四周年,央视24小时节目截图
去年,复旦、上交、中科大等多所院校已经宣布强基扩招。结合“双一流”扩招方向来看,2025年“强基计划”很可能会继续增加招生规模。
2024年,北大新增生物科学类 – 生物医学和基础心理方向;上海交大新增王牌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还有同济、厦大新增海洋科学;中科大、武大新增地球物理学等。近几年,“强基计划”的实施,由最初围绕基础学科,逐渐拓展出众多交叉学科、关键领域的应用型专业,选拔培养了一批对基础学科研究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优秀学生。
本文全面介绍了“强基计划”的报考情况,包括报名时间、录取流程、竞争状况、入围规则、专业拓展和扩招趋势等内容。对于高考生来说,“强基计划”是进入名校的重要途径,但竞争也较为激烈。考生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高校和专业,把握好这一机会。
原创文章,作者:东京迎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5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