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2025上海全球投促大会展开,详细介绍了大会所呈现的上海招商引资“市区协同”范式,包括已落地的21个重点产业项目和14个区级主导产业特色赛道集聚区的情况,还提及区与区之间协同的强化以及面向全球的“引凤场景”招商举措。
在当下的经济发展浪潮中,招商引资对于城市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至关重要。而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在招商引资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市区协同”模式。
2025上海全球投促大会于昨天盛大开幕。在此次大会上揭晓的21个已落地重点产业项目和14个区级主导产业特色赛道集聚区,无疑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这一成果充分体现了上海招商引资的“市区协同”范式,其核心目标是让各区摆脱以往的“内卷”竞争局面,确保每一个重点产业项目都能科学、有序地落在市、区统一规划的产业地图之中。
先来看这21个已落地的重点产业项目。它们主要聚焦于先进材料、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绿色低碳等多个关键领域。就拿超导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生产及总部基地项目来说,它成功落地浦东新区,总投资高达25亿元。这个项目一旦建成,将在全球细分领域占据绝对领先的地位,为上海的产业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再说说14个区级主导产业特色赛道集聚区。这些集聚区是由市、区两级共同合力打造的。相关部门根据各区不同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进行了精心的规划,以实现各区产业发展的“各司其职”。比如,徐汇区致力于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领军企业,有望在人工智能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浦东新区则建设张江 – 金桥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聚焦AI芯片、人形机器人、智能穿戴设备等领域,大力发展智能终端赛道;青浦区建设长三角数字干线·青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区,寻求星闪芯片、6G通信、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协同突破,为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市经信委综合规划处处长陈斐斐对设置14个集聚区的意义进行了解读。她形象地比喻,这就好比为上海各区发展主导产业提供了一份清晰的蓝图和详细的施工图。有了这份指引,各区心里有了底,发展方向也更加明确。过去那种看到别的区发展新产业而自家没有时就开始焦虑的情况将一去不复返。现在,各区能够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确各自的分工。即便有两三个区看似在从事同一产业,但实际上它们侧重于不同的环节,避免了同质化竞争。
值得一提的是,区与区之间的协同合作也在不断强化,尤其是中心城区与郊区之间。以静安区、徐汇区为例,这两个区时尚消费品品牌总部云集,但生产基地往往会被引导至奉贤区,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再如,虹口区的绿色低碳服务业较为发达,当这些服务业有意向生产制造环节延伸时,会被有序引导至崇明区或宝山区。据悉,有关区区协同的激励政策正在研究制订中,相信未来区与区之间的合作将更加紧密。
在上海的招商引资策略中,真实具体的场景和全球招商伙伴是两大重要的“大招”和“实招”。今年,每个区级主导产业特色赛道集聚区都至少拿出了一个“引凤场景”,面向全球进行招募,总数超过30个。例如,闵行区拿出了“上海电气大型铸锻件智能体”场景,青浦区拿出了“面向星闪下一代短距无线技术的芯片攻关”场景。这些场景总投资超过500亿元,为企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技术变现快车道,吸引了众多全球企业的关注。
2025上海全球投促大会所展现的上海招商引资“市区协同”模式,涵盖21个重点产业项目落地情况、14个区级主导产业特色赛道集聚区的规划,以及区与区之间协同的加强和面向全球的“引凤场景”招商。这一模式有助于上海各区明确产业发展方向,避免“内卷”,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协同发展,为上海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原创文章,作者:小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6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