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学脉华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川美实践”专题研究展展开,详细介绍了展览的开幕情况、展出作品、单元板块设置等内容,展现了艺术与时代、国家民族命运的紧密联系。
在3月26日下午,重庆这片充满艺术气息的土地上,一场意义非凡的展览盛大开启。“学脉华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川美实践”专题研究展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开幕,这一标志性的时刻,也宣告了四川美术学院建校85周年系列学术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
走进宽敞明亮的展厅,仿佛踏入了一个艺术的殿堂。这里汇聚了众多艺术大家的精品力作,让人目不暇接。著名艺术家江碧波的经典代表作版画《飞夺泸定桥》静静陈列其中,它宛如一位无声的历史讲述者,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同时,川美奠基人庞薰琹、沈福文、刘艺斯的水彩画、漆艺彩绘盘、纸本素描等珍贵作品也一一现身,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艺术家们高超的技艺,更承载着川美的历史与文化底蕴。此外,罗中立、庞茂琨、焦兴涛等名家带来的作品,更是为展览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这幅画便是江碧波版画作品《飞夺泸定桥》,由四川美术学院提供。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何桂彦在谈到此次展览时表示:“此次展览既是对我们四川美术学院建校85周年的一次系统性溯源,同时更是关注艺术与时代,与国家、民族命运共振的一次探索。”本次展览共分为四个单元板块,精心挑选并展出了140余件由川美师生创作的作品。
第一单元“1940 – 1949烽火弦歌:立艺为民·西部根脉”,将人们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让我们感受到艺术在艰难岁月中为人民发声的力量;第二单元“1949 – 1978山河新塑:民族团结·身份建构”,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艺术在促进民族团结和构建国家身份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第三单元“1978 – 2012春潮激荡:人文觉醒·西南叙事”,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艺术领域的人文觉醒和西南地区独特的叙事风格;第四单元“2012 – 2025筑梦家国:砥砺奋进·以美赋能”,则体现了新时代下,艺术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注入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每个单元板块中,都有享誉全国的经典作品现身。每件作品背后,都深深地铭刻着时代的烙印,散发着浓浓的家国情怀。就拿著名艺术家江碧波的代表作版画《飞夺泸定桥》来说,这幅创作于1961年的纸本套色版画,曾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它以《七律·长征》“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诗句为主线,用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艺术手法,生动诠释了红军长征途中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英勇事迹,让观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段历史的悲壮与伟大。
此外,展览现场还展出了罗中立的油画作品《故乡组画——夜归》,画面中那宁静的乡村夜景和劳作归来的人物形象,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庞茂琨油画作品《彝家新村欢迎您》,描绘了彝族新村的崭新面貌,展现了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的成果;焦兴涛雕塑作品《草原》,以其独特的造型和质感,让人感受到了草原的辽阔与壮美。
画面中,导览正热情地向观众介绍展览作品,这幅图片由四川美术学院提供。
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焦兴涛指出:“艺术始终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精神的无声见证者和有力传播者。”此次展出的作品兼具艺术性和时代性,观众在欣赏艺术之美的同时,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艺术创作、教育传承与民族团结、国家发展产生的强烈共振。
值得一提的是,该展览全年可看,将一直持续到今年年底。这意味着广大艺术爱好者和市民朋友有充足的时间走进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亲身感受这场艺术盛宴,领略艺术与家国命运交织的独特魅力。
本文介绍了“学脉华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川美实践”专题研究展,该展览标志着四川美术学院建校85周年系列学术活动开幕。展览分为四个单元,展出140余件作品,包括江碧波、罗中立等名家之作,这些作品兼具艺术性与时代性,体现了艺术与国家、民族命运的共振,且展览将持续至年底,可供观众全年欣赏。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行云乐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6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