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多举措打造幸福“养老圈”,让老人安享晚年,聚焦特殊群体,安徽养老服务温暖“夕阳红”

安徽省在养老服务方面的诸多举措和成果,包括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各地开展的特色养老服务项目以及农村幸福院试点建设等,展现了安徽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养老服务发展的努力。

3月14日中午时分,在马鞍山市花山区湖东路街道大北庄社区,一幅温馨的画面正在上演。湖东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助老员丁明芳,小心翼翼地将一份两荤一素的午餐送到了81岁老人沈陇先的家中。此时,饭菜还腾腾地冒着热气,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沈陇先老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感慨地说道:“服务中心离我们住的地方很近,特别方便。他们不仅按时送餐,而且只要我们有需要帮忙的地方,打一通电话,助老员就能及时赶到,真的太贴心了。”

湖东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是一个功能十分齐全的养老场所。它是由原街道办公楼改建而成的,集居家照护、日间照料、机构养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如今,这里住着57位老人,他们在这里安享晚年。同时,该中心还积极为周边社区的老人提供助餐、生活照护等一系列服务,让老人们感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这种触手可及的养老服务,得益于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的建设与运营。近年来,安徽省大力推进“家门口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目前,全省已建成150个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并且,安徽省还制定了明确的计划,到2026年,要建成不少于400个这样的机构,实现覆盖所有城市街道和未设街道的县区。这些深入社区的养老机构,不仅大大减轻了家庭的照护压力,还让老人们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中安度晚年,享受着家一般的温暖。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这一严峻挑战,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具体来说,要推进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模式,强化对失能老年人的照护服务,加大对老年助餐服务、康复辅助器具购置和租赁的支持力度,扩大普惠养老服务的覆盖范围,同时推动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让每一位老人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养老服务。

马鞍山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程雅琴表示,他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以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为重要抓手,推动居家、社区、机构这三种养老服务模式更好地协同贯通。通过不断努力,把养老服务网织得更密更牢,让老年人无论是在家庭、社区还是机构,都能享受到良好的服务,安享幸福的晚年。

打造幸福“养老圈”,就必须积极回应特殊困难老年人及其家庭的期盼与关切。去年底以来,合肥市在城区开展了一场充满爱心的公益行动。为60岁以上重度失能、常年卧床居家的老人提供上门助浴服务,让这些失能老年人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尊严,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

合肥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正积极争取将失能老年人上门助浴纳入2025年度市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并推动此项工作持续开展。”他们将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把养老服务工作做实做细,大力发展价格可负担、质量有保障、运营可持续的普惠养老服务,及时解决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更好地守护“夕阳红”。

今年1月,芜湖市湾沚区陶辛镇沙墩村幸福院正式开业,这为当地的老年人带来了福音。幸福院内设有图书阅览室、休息室、活动室、心理咨询室、助浴间、共享厨房和餐厅、共享菜地等多种功能室。它为沙墩村近500名老年人提供了身体康复锻炼、读书交流讨论、心理咨询疏导等各类服务,充分满足了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为了推动城乡养老服务一体化发展,安徽省各地按照“有固定场所、有服务设备、有服务内容、有服务队伍、有管理制度、有资金保障”的标准,积极试点建设农村幸福院。计划在2024年至2025年试点建设1500个农村幸福院,目前已经建成了764个。

陶辛镇党委书记汪火树表示,他们将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以农村幸福院建设为依托,推动建立政府扶持引导、村集体组织建设、老年人相互帮扶、社会广泛支持的村级互助养老可持续发展模式,切实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让农村老人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养老服务。

本文介绍了安徽省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多项举措和成果。从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到各地特色养老服务项目,再到农村幸福院试点建设,安徽省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构建全方位养老服务体系,努力满足不同群体的养老需求,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原创文章,作者:六合柯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653.html

(0)
六合柯慧六合柯慧
上一篇 2025年3月18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