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人工心脏”助力,穗澳医疗接力挽救澳门患者

在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协作机制下,68岁澳门市民波叔成为首位成功植入国产“人工心脏”的澳门患者的故事。详细介绍了波叔病重的情况、手术的高风险以及穗澳两地医护人员如何克服困难完成手术,最后还提及了大湾区医疗协作的模式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协作机制的有力见证下,一场意义非凡的跨越珠江的生命接力,于近日完美落幕。68岁的澳门市民波叔(化名),成为了首位成功植入国产“人工心脏”的澳门患者。穗澳两地医护人员凭借精湛绝伦的医术,彻底改写了他的生命轨迹,创造了令人惊叹的生命奇迹。

国产“人工心脏”助力,穗澳医疗接力挽救澳门患者

在与死神展开惊心动魄赛跑的三个月时间里,波叔因病完全卧床不起。原本就瘦弱的他,由于长期缺乏锻炼,肌肉逐渐萎缩,连站立都成了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他的心脏功能仅剩下正常人的三分之一,三条冠脉血管几乎完全被堵塞。更为严重的是,心脏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已经出现损毁,心脏内部还悄然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潜伏危机——大血栓。一旦这个血栓脱落,极有可能导致严重的“中风”。波叔的心脏,就如同是一台严重受损的汽车发动机,随时都有可能在“生命之路”上抛锚,其修复难度之大,简直难以用言语来形容。

经过专业团队的细致入微的评估,这场手术的风险被判定为极高,死亡率甚至高达50%。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晓慎教授手术团队与来自澳门仁伯爵医院的范世豪医生,经过反复研讨,共同制定出了一套“搭桥 + 换瓣 + 取血栓 + 心室辅助装置置入”的手术方案。联合医疗团队历经10个小时惊心动魄的艰苦奋战,成功完成了搭桥、换瓣、取血栓及植入国产心室辅助装置的高难度组合治疗。

“孙子说很想我,我一定要打赢这场仗,我愿意转去广州治疗!”手术前,波叔的这句朴实话语,让整个医疗团队更加坚定了必胜的信心。面对高达50%的死亡率预估,由张晓慎教授和范世豪医生领衔的穗澳医疗团队,凭借成熟完善的跨境协作机制,在波叔那血管网络如“盘根老树”般复杂的病体上精准施术。每一个动作都精准无误,每一次操作都全神贯注,最终让国产“人工心脏”成功在波叔体内跳动起来。

术后第二周,当波叔在康复师的搀扶下重新站立起来时,整个病房里瞬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位三个月前连翻身都困难重重的老人,此刻紧紧握着妻子的手,眼中泪光闪烁,激动地说道:“终于能站着抱孙子了。”

据悉,目前波叔已平安返回澳门,正在仁伯爵医院继续进行康复治疗。

这场生命奇迹的背后,是大湾区医疗协作的生动实践。据记者了解,自2024年开始,在郭昌宇院长的大力支持下,澳门仁伯爵医院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结下了深厚的合作基础。大湾区医疗资源的共享机制已经成熟并稳健运行,两地形成了“专家月度会诊 + 重症绿色通道”的立体化协作模式。张晓慎教授作为广州心血管外科领域的著名专家,每个月都会率领专业团队奔赴澳门,联合仁伯爵医院心外科团队进行各类心脏外科手术。对于那些病情危重、需要更复杂医疗救治的患者,则会迅速转运至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澳门患者最快2小时即可完成跨境转运。

“这次手术不仅挽救了一个生命,更验证了国产医疗器械的突破性进展。”主刀医生张晓慎表示,国产“人工心脏”在复杂病例中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我国高端医疗装备已具备国际竞争力。未来穗澳医疗合作将向器官移植、疑难重症等领域深度拓展,让大湾区居民能够共享优质的医疗资源。

68岁澳门患者波叔在穗澳两地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成功植入国产“人工心脏”的故事。展现了大湾区医疗协作机制的成熟和高效,也凸显了国产医疗器械的进步。未来穗澳医疗合作将进一步深化,为大湾区居民带来更多福祉。

原创文章,作者:宫古千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6841.html

(0)
宫古千凡宫古千凡
上一篇 2025年3月27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