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保险资金在权益资产配置方面的新动态。详细阐述了今年险资举牌次数创新高的情况,分析了背后的原因;介绍了险资增仓脚步加快的表现及投资策略;还提及险资为分散风险进行的多元化配置,如开展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和开启黄金投资等。
在金融市场的动态变化中,保险资金配置权益资产正持续稳步推进。据证券时报记者的细致统计,今年以来,6 家保险公司总计发布了 11 次举牌公告。这一数据格外引人注目,不仅超过了去年同期的举牌次数,甚至超越了 2023 年全年的举牌量,成功创下了单季举牌数量的新高纪录。
深入了解后发现,多家险企的相关负责人都一致认为今年股市存在着结构性机会。基于此判断,他们预计在未来的投资布局中,权益投资比例将适度提升,为保险资金的增值寻找新的动力。
举牌次数创新高
近日,保险市场上又有新的举牌动态。瑞众人寿受托人华夏久盈资管通过沪港通渠道,在港股二级市场果断买入 100 万股中国神华的股份。此次交易完成后,瑞众人寿持有中国神华 H 股的数量达到 1.69 亿股,占该公司 H 股股本的 5%,刚好达到举牌线。
以 3 月 20 日中国神华 H 股收盘价 31.65 港元/股为基准,并结合当日人民币汇率进行精确计算,瑞众人寿持有中国神华 H 股的账面余额高达人民币 49.36 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 3 月份瑞众人寿第二次实施举牌行动。不久之前,瑞众人寿刚刚完成了对中信银行 H 股的举牌,其在权益市场的投资动作频繁且积极。
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的权威信息,2025 年以来,共有 6 家险企发布了 11 次举牌公告。其中,平安人寿举牌 4 次,展现出较强的投资活跃度;长城人寿举牌 2 次;瑞众人寿同样举牌 2 次;中国人寿、新华人寿以及阳光人寿各举牌 1 次,这些举牌行动共涉及 10 只股票。
从数据对比来看,这一数量不仅超过了 2024 年同期的举牌次数,而且远远超过了 2023 年险资全年的举牌量,成功创造了单季度举牌量的新高。具体数据显示,2024 年保险公司共发布 20 次举牌公告,其中上半年仅有 4 次。
从险资举牌的具体标的进行分析,保险公司今年举牌的股票涵盖了招商银行、邮储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杭州银行、中国儒意、中国水务、大唐新能源、中国神华和电投产融等。值得注意的是,多数举牌标的为 H 股。总体而言,举牌标的主要集中在银行、公用事业等领域。
业内专业人士经过深入分析指出,作为中长期资金的典型代表,险资频频举牌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这是为了积极响应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号召,助力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另一方面,这与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以及利率的持续下行密切相关。通过加大对高股息个股的投资力度以及增加长期股权投资规模,有利于推动险资的收益和财务报表更加稳定。此外,当下长债利率持续下滑、非标等高收益项目不断缩减所引发的“资产荒”,也是促使险资举牌回升的重要因素。
险资增仓脚步加快
险资举牌热潮实际上是保险公司资产配置策略调整的具体体现。在长期低利率的市场环境下,权益投资对于提升险资收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以中国人寿为例,2024 年该公司积极布局权益投资领域,在市场处于低位时敏锐地把握机会入市。全年净加仓金额超过 1000 亿元,通过这一积极的投资策略,其权益投资收益实现了大幅提升。同样,中国太保在 2024 年末股票和权益型基金占投资资产的比例达到 11.2%,较上年末上升了 0.5 个百分点,显示出其在权益投资方面的积极进取。
与其他金融机构不同的是,险资在进行权益配置时,更注重以穿越周期的视角来开展投资活动。在选择投资标的时,险资注重将高股息、低波红利股的配置与代表经济发展方向的成长股进行有机结合,以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中国平安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近日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在低利率环境下,我们需要对资产结构进行合理组合,加大权益投资比例,同时在投资领域上进行合理配置。”他认为,权益资产对于提升险资收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中国平安将适度加大股票配置,坚持高分红和成长性板块的均衡配置。此外,公司还密切关注科技板块的发展动态,将积极开展深入研究,并合理增加在该领域的投资布局。
谢永林进一步指出:“近几年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十分迅速,一些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例如半导体、低空经济、AI(人工智能)在垂直领域的应用等。”从险资的投资角度来看,必须紧跟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这些新兴领域正是险资应该重点投资的方向。
银行股一直是中国平安的重要投资方向之一,同时也是高股息红利股的典型代表。谢永林表示,国有大行具有稳健的经营基本面,具备低波动、高分红、低估值的特点,平均股息率在 5%以上,相较于当前 2% – 2.5%的保险产品保证利率,有着可观的利差。在配置方面,公司会慎重选择经营稳健、抗风险能力强、分红稳定、有足够安全垫的标的。从这些标准来看,核心银行股属于较为理想的投资标的。
中国人寿管理层在业绩会上谈及今年的投资策略时表示,虽然股票市场运行中枢有所上行,但受益于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市场流动性的充裕,市场估值仍有回升修复的空间。因此,公司对 2025 年权益市场保持乐观态度,预计权益资产投资比例将适度提升。
中国太保管理层在业绩会上也分享了今年的投资策略。他们表示,公司将持续落实精细化的哑铃型资产配置策略,一方面会继续加强长期利率债的配置,以确保资产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仍将积极有效增加权益资产配置以及未上市股权等资产配置,以提高长期投资的风险回报。
近日,友邦保险区域首席执行官张晓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阶段公司的资产配置会更加多元化,包括购买一些私募债、高分红股票、不动产基金等。在谈及对股票市场的看法时,他表示是否加仓要根据对市场走势的判断来决定。目前公司处于加仓状态,从去年开始就看好一些高分红的股票,这些股票都在公司的投资考虑范围之内。
多元化配置分散风险
基于保险资金的负债特性,强化资产负债匹配和坚持多元配置策略,着力降低权益市场波动性对财报的影响,是保险公司在市场周期中稳健发展的普遍选择。
保险公司权益投资会加剧利润表的波动,这也是制约权益投资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险资正在积极探索创新方式入市。近日,金融监管总局新批复 5 家保险公司开展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截至目前,已有 8 家保险公司获批开展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总金额达到 1620 亿元,其中 1120 亿元为今年新增的试点资金。
谢永林表示,长期股票投资试点政策成功打通了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为险资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中国平安将积极配合国家政策,全力推动险资入市,为金融市场的发展贡献力量。
此外,国内保险公司在投资领域又有新的突破,正式开启了黄金投资的新篇章。3 月 24 日,上海黄金交易所发布通知,同意吸收人保财险、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成为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员。这 4 家保险公司成为首批黄金交易所保险公司会员。
据了解,目前上述 4 家保险公司均已开展黄金投资交易。其中,中国人寿完成了首笔黄金询价交易;平安人寿完成首笔上海金交易,即上海金集中定价合约;人保财险完成首笔黄金竞价交易。
平安人寿认为,险资购金对于优化险资资产配置和分散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黄金作为一种避险资产,具有出色的抗通胀能力和保值功能,能够有效对冲经济波动和市场风险。而且,黄金与传统大类资产的相关性较低,能够为险资投资组合提供独立的收益来源,分散单一资产风险,提升投资组合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从长远来看,黄金投资还具有较高的收益潜力。
本文详细介绍了 2025 年保险资金在权益资产配置方面的新动态。险资举牌次数创下单季新高,涉及多家险企和多只股票,举牌标的主要集中在银行和公用事业领域。险资增仓脚步加快,多家险企预计提升权益投资比例,注重资产配置的合理性和多元化。同时,险资为分散风险,开展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并开启黄金投资。这些举措反映了险资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积极调整投资策略,以实现收益稳定和风险分散的目标。
原创文章,作者:宫古千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7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