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深汕特别合作区赤石镇稻菜轮作示范农场,介绍了该农场利用冬闲田种植茭白的情况,包括茭白的特点、种植效益、解决的种植难题、销售模式、带动就业等方面,还提及了后续推广轮作模式的计划。
眼下,又到了茭白大量上市的季节。当你走进深汕特别合作区赤石镇的稻菜轮作示范农场,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成片的茭白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好似绿色的波浪在田野间翻滚。工人们手持镰刀,灵活地穿梭在茭白田间,正热火朝天地采收着今年的头茬茭白。
在过去,晚稻收割完毕后,土地往往就会闲置下来,一直等到来年春耕时才会再次被利用。然而,从去年12月开始,情况有了改变。深汕特别合作区土地资产运营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汕土地管理公司”)充分利用冬闲农田,精心规划蔬菜种植项目,成功建成了面积达500亩的稻菜轮作示范农场。从此,农田不再有闲置的时候,从种植水稻到种植茭白,一年四季都被合理地“安排”好了。
从高空俯瞰,赤石镇稻菜轮作示范农场的美景尽收眼底。
茭白是一种极具特色的水生蔬菜。它的形状和口感与竹笋颇为相似,味道十分鲜甜,而且营养丰富,在民间一直有着“水中人参”的美誉。不仅如此,茭白的产量大、经济价值高,市场需求也比较稳定。
深汕土地管理公司战略发展部部长王上福看着采收下来的茭白,难掩心中的喜悦。他介绍说:“过去种植双季稻,一亩地一年的纯收入不过2000元。而去年农场一共种植了500亩茭白,预计每亩产量能达到3000 – 3500斤。按照目前市场价每斤4元来计算,产值可达600万元左右!”
在茭白农田里,无人机正在进行农药喷洒作业。
有人不禁会问:“为啥以前田里不种上蔬菜呢?”王上福给出了答案:“之前的农田不连片,大多是大小不一的‘巴掌田’,机械化作业和运输都很难施展得开。”这也反映出了困扰“冬闲田”利用的种植生产难题。
那么,如何才能将“冬闲田”盘活利用起来呢?2023年底,区农业农村和海洋渔业局对赤石镇的农田进行了集中连片整治。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完成,崭新的水泥机耕道路纵横交错,田块变得整齐划一,农机可以畅通无阻地通行。同时,农田还配套建设了排灌系统,每块田都能够单独、精准地进行灌溉。
工人们在田间认真地采收着茭白。
菜种好了,销售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区浩田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就给出了让人安心的答复:“农场只管种,剩下的交给我们!”该公司不仅为茭白种植提供全程技术指导,还按照订单收购模式,负责兜底采购。李就表示:“我们正在对接山东、浙江等地区的蔬菜采购商,等茭白采收到一定数量后,就会通知采购商上门来收购。”
工人们正将新鲜采收的茭白搬运到合适的地方。
茭白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种植、管护到采收、运输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也为附近的村民提供了不少务工就业的机会。陈展丁是赤石镇新联村人,从去年12月就来到农场帮忙,主要负责农田灌溉工作。当被问及为何会选择这份工作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离家近,时间自由,收入还不低,每个月到手能有6000块。”
工人们正认真地将刚采收上来的茭白进行清洗、分拣。
“稻菜”轮作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益,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区农业农村和海洋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利用区高素质农民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等培育计划,开设“稻菜”轮作技术培训相关课程。同时,定期组织宣传、观摩学习等活动,大力推广轮作模式,促进农田高效利用,带动农民增收。
本文介绍了深汕特别合作区赤石镇稻菜轮作示范农场利用冬闲田种植茭白的情况。通过解决种植难题、保障销售渠道、带动村民就业等举措,“稻菜”轮作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后续相关部门还将进一步推广该模式,促进农田高效利用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原创文章,作者:小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7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