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心阳光”战略引领,阳光保险开启保险业新征程

本文聚焦中国保险行业面临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困局,详细介绍了阳光保险以“知心阳光”战略应对这一困境的举措,包括从客户需求出发升级产品服务,以及在多维度践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展现了阳光保险在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共生方面的实践。

在当今社会,银发浪潮正以年均新增超千万人的惊人速度,重塑着社会的结构。与此同时,“421家庭”的顶梁柱们,正面临着子女教育、父母医疗以及自身养老等多重现实问题的压力。众多保险消费者在面对复杂的保险条款时,也常常感到困惑不已。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保险行业的集体性困局愈发明显地凸显出来。当下,社会需求已经进入到“精准护航”的时代,然而行业供给却仍停留在“批量兜底”的粗放阶段。

造成这种困局的原因,主要是产品服务的同质化现象严重,无法适应消费者在生命周期中的动态需求。而且,保险公司与用户之间存在着认知和信任的壁垒,这一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面对行业的重重困境,阳光保险以“知心阳光”战略成功破局。该战略将对客户需求的洞察转化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为整个保险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样本。

良好的业绩是战略正确性的有力证明。2024年,阳光保险实现总保费收入1283.8亿元,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8.0%;归母净利润达到54.5亿元,同比增长幅度高达45.8%。

一、客户思想驱动产品服务再升级

中国保险业目前的核心矛盾,本质上是工业化时代“标准化供给”与数字化时代“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结构性错配。其深层次的症结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维度。

一方面,传统保险业长期受到“产品中心主义”惯性思维的束缚,将复杂的家庭生命周期简单地用年龄、性别、职业等粗放的标签来定义,这直接导致了产品设计的趋同。

另一方面,保险的本质是“跨周期风险平抑”,但传统模式却一直局限于“风险发生后经济补偿”的被动逻辑。在很多保险业务中,往往将“理赔到账”视为服务的终点,然而实际上,很多客户相较于事后赔付,更在意能否得到充足的风险预防服务,而这类产品服务的供给却相对匮乏。

这种供需之间的割裂,根源在于行业对“客户需求”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群体画像,而没有考虑到个体生命旅程的动态演进。同时,保险公司虽然掌握着海量的风险数据,但却未能将其转化为主动防御的价值。

针对这些行业痛点问题,阳光保险通过“知心阳光”战略对保险价值链进行了重构。

首先,基于对近3万名客户的深入调研结果,阳光人寿推出了首创的“三五七”产品体系。该体系将复杂的人生风险拆解为“教育 医疗 养老”刚性需求、“全家福”角色覆盖、“财富传承”定制方案等多个模块。在去年,又基于“三五七”保障逻辑新开发了少儿重疾、母婴医疗、养老年金等近百款新产品。

此外,阳光人寿还推出了多个品类的分红险,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财富管理需求;针对不同客户的健康保障需求,提供创新性的保障型产品;针对银发客群,构建了“居家 旅居 长居”三级服务体系,满足了各类银发人群多元化的养老需求。

2024年,阳光人寿新单期缴保费收入达到203.7亿元,同比增长12.6%;新业务价值为51.5亿元,同比增长43.3%。

这种颗粒化的设计,能够动态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有助于做细、做精客户分类经营体系。2024年,中高客户经营保持着稳步提升的态势,有效保单累计首年标准保费15万元及以上的客户数增长了22.7% ,有效保单累计首年标准保费5万元及以上的客户数增长了18.2%。

阳光财险同样秉持“一切为了客户”的经营理念,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产品服务。2024年,阳光财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478.2亿元,同比增长8.1%。

在车险业务方面,依托车险智能生命表实现了精细化运营。2024年,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67.1亿元,同比增长2.2%,承保综合成本率为99.1%,实现承保利润2.4亿元,家用车续保率同比提升了0.2个百分点。

非车险业务则通过差异化产品填补了市场空白,强化了市场拓展能力。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6.7%,占比达到44.2%,同比提升了3.3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阳光财险依托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了客户画像体系,实现了客群的精细化分层运营,打造了数据驱动的客户价值闭环。同时,打破了车险与非车险业务的壁垒,实现了客户资源的双向转化与价值跃升。2024年,个人车险客户非车险产品购买比例达到57.8%,同比提升了7.8个百分点。

此外,阳光财险还贯彻了事前预防理念,以“伙伴行动”为抓手,主动参与到客户的日常风险管理流程中。2024年,阳光保险为超1.5万个企业客户提供了科技减损和专业风险咨询服务。其中,酒店客户同比提升了54.7% ,服务客户到期续保率达到97.0%。截至2024年末,集团有效客户数约为3,019万。

阳光保险的实践充分表明,破解同质化困局的关键,并不在于产品数量的简单堆砌,而在于对“人”的深度理解。

二、多维度践行社会责任

近年来,政策层面不断强化金融机构服务国家战略、助力社会发展的导向。监管部门多次发文,要求金融机构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通过创新产品与服务,为实体经济赋能、为民生福祉护航。

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阳光保险积极响应号召,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发展的基因,成为金融行业践行社会责任的标杆企业。

作为行业先锋,阳光保险始终以“金融为民”为核心理念,通过多维度的社会责任实践,构建起了覆盖实体经济、乡村振兴、绿色转型、公益助力的完整责任生态。2024年,公司全年提供风险保障157.9万亿元,在重大灾害救援、小微企业发展、绿色金融创新等领域都取得了亮眼的成绩,成为政策导向与企业行动完美契合的典范。

阳光保险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首要责任,通过资金支持与风险保障双轮驱动,助力经济转型升级。2024年,公司为实体经济提供风险保障71万亿元,资金支持逾4,631亿元,覆盖了制造业、农业、科技等关键领域。

例如,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阳光保险的重要支持方向。2024年,阳光保险为科创企业提供风险保障413亿元。同时,阳光保险全年为农业提供风险保障535亿元,支付农险理赔款6.7亿元,覆盖了种植、养殖、林木等全产业链。此外,还通过防贫保、补充医疗保险等产品,巩固了脱贫攻坚的成果。阳光保险还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600余个共建项目提供风险保额约1,135亿元,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

此外,阳光保险还通过普惠金融缩小社会差距,以绿色金融推动低碳转型,形成了“普惠 绿色”的双重责任路径。

具体来说,阳光保险为3.9万户小微企业提供风险保障4,128亿元,推出定制化产品与“伙伴行动”风险减量服务,助力小微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同时,通过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惠民保等项目,惠及了千万普通家庭。

围绕绿色生态、产业与生活三大领域,阳光保险全年提供绿色保险保障近16万亿元,支付赔款52亿元。比如,绿色建筑性能保险支持了低碳楼宇建设,林木碳汇保险提升了生态固碳能力。在投资端,可持续投资余额超580亿元(绿色投资占比34.5%),包括支持垃圾焚烧发电、绿色酒店等环保项目,形成了“保险 投资”的绿色闭环。

在日常运营中,阳光保险也十分注重贯彻绿色理念,推动职场节能改造与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提高电子保单的使用率,减少纸张消耗,以科技手段赋能绿色服务体验。

最后,阳光保险将公益视为一项长期事业,通过教育、医疗、养老等多维度的行动回馈社会。

截至2024年末,阳光保险在全国25个省份援建了76所博爱学校,让数万乡村师生受益;通过“万名村医能力提升计划”累计培训乡村医生22,434人次,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水平。

阳光保险不仅将善意传递给社会,也同样惠及员工。截至2024年末,阳光保险累计为47,564名员工发放父母赡养津贴5.9亿元,弘扬了孝道文化,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同时,阳光保险还积极发动员工参与公益事业,为共建美好社会贡献力量。2024年全年动员志愿者9,244人次,服务时长达到30,808小时,在灾害救援、社区服务等方面充分展现了企业的担当。

阳光保险的社会责任实践,既是对政策导向的主动响应,也是企业价值观的深刻体现。未来,阳光保险将继续秉持“责任引领发展”的理念,深化金融产品创新、拓展服务边界,为构建共同富裕社会、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阳光力量”。

三、结语

阳光保险以“知心阳光”战略成功破解了行业供需错配的困局,通过对动态需求的洞察重塑了保险价值链;以社会责任为引领,在服务国家战略、绿色转型、普惠民生等领域都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阳光保险的实践充分证明:当金融回归服务本质,以“显微镜”般的精准和“阳光”般的温度守护人民的美好生活时,企业才能成为社会进步的稳定器和推动者。

本文围绕中国保险行业面临的供需错配困局展开,详细阐述了阳光保险以“知心阳光”战略从客户需求出发升级产品服务,解决行业痛点问题,同时在服务实体经济、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公益事业等多维度践行社会责任。阳光保险通过自身实践,实现了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共生,为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原创文章,作者:半荷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7972.html

(0)
半荷mio半荷mio
上一篇 2025年3月2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