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配套活动——2025网络视听成都印象周的相关情况,包括其聚焦的创意主题和特色活动,以及在拓展网络视听文化消费场景、驱动文旅消费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和成果。
3月22日至29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城市文化嘉年华——2025网络视听成都印象周盛大举办。作为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的配套活动之一,它聚焦6大创意主题,精心策划了27场特色活动。此次活动围绕“极视听,强赋能”的理念延展,从非遗、潮玩、艺术、影视、游戏、文旅六个独特角度,全方位展现出蓉城那别具一格的潮流律动,也为网络视听与影旅的融合开辟了全新的视角。活动期间,夜游锦江、脱口秀表演、精彩茶秀以及短剧沙龙等丰富多彩的节目轮番上演,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的热情参与。
让视听内容“可交互”,多元拓展网络视听文化消费场景
消费场景的多元化拓展,宛如一股强劲的动力,推动着视听经济从城市核心区域向周边地区不断延伸。在大会现场,新技术体验展犹如一个科技的魔法世界,集中展示了AIGC生成短剧、虚拟直播等多达170项前沿应用。这些新奇的技术吸引着市民们纷纷上前互动体验,感受科技与视听的完美融合。而在会场之外,哪吒雕塑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打卡焦点,身着汉服的小姐姐们在充满奇幻色彩的数字雨林里随着抖音神曲欢快蹦跳,仿佛穿越到了一个梦幻的世界。大会配套活动成都映像周更是通过50余场主题各异的活动,巧妙地将视听内容与市集、主题巴士等线下场景紧密结合,成功拉近了网络视听与大众之间的距离。
在成都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数米高的哪吒雕塑宛如一个巨大的守护者,成为了园区的标志性建筑。这里充满未来感的沉浸式数字艺术与场景化表达,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众多潮人纷纷前来打卡,仿佛这里就是哪吒的老家。活动现场,长岛星球 – 明日导演家推出了微短剧创作开放营,专业人士在这里拆解爆款内容的方法论,为怀揣创作梦想的人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而《出差注意手册》的核心团队则分享了爆款内容创作的底层逻辑,让大家对内容创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当你踏上映像周的“视听熊猫巴士”,就仿佛开启了一场奇妙的文化漫游之旅。以成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为载体,从文殊坊到东门码头,你可以“沉浸式”体验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这也充分展示了成都的创新之处,技术正在打破文化消费的物理限制,城市正逐渐演变为“可拍摄、可传播、可变现”的新型视听关系的试验场。
用“视听”驱动文旅消费,打造“没有边界的影视取景地”
在宽窄巷子,“宽窄市集”就像一条神奇的纽带,打破了传统商户之间的边界。茶饮、潮饮、花艺等各类品牌不再局限于小小的院落,而是延伸至整个街区,形成了一条“一步一场景”的开放式消费动线。当游客漫步其中,既能感受到浓厚的商业氛围,又能体验到独特的文化魅力。逛累了,游客还可以钻进院落,与川师大的艺术家们一起沉浸式体验“花”“茶”相关器皿的多巴胺主题艺术创作,让艺术与生活在这里实现了完美的交融。
成都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正在将宽窄巷子打造成‘没有边界的影视取景地’。”通过定期植入主题市集、艺术快闪、沉浸式剧本游等活动,宽窄巷子成功实现了“日常场景影视化、消费空间剧情化”的创新目标。这种创新模式不仅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也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距离成都市区60公里的川西竹海景区,一场颠覆传统生态旅游的“视听冒险”正在激情上演。这里拥有全国首条飞拉达攀登线路,与百米悬崖咖啡馆巧妙组合,创造了“极限运动 + 景观消费”的全新范式。游客们在挑战高空钢索、玻璃栈道的过程中,能够实时记录下惊险瞬间与万亩竹海交错的震撼画面,将极限运动的刺激与自然景观的壮美完美融合在一起。而位于百米悬崖的咖啡馆,则为游客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休憩场所,让他们在享受刺激之后能够放松身心,欣赏美丽的风景。
“视听 +” 模式正以一种势不可挡的态势对城市消费生态进行系统性重构。中国旅游研究院的专家们一致认为,成都此次的创新举措标志着文旅产业正进入一个全新的“视听驱动”阶段。在这个阶段中,8K超高清影像构建起数字孪生景区,AR导航系统重塑游览动线,AI算法实时生成个性化旅行vlog,视听技术已然成为文旅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
2025网络视听成都印象周通过多元的创意活动,在拓展网络视听文化消费场景、驱动文旅消费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它不仅让视听内容更具交互性,拉近与大众的距离,还通过创新模式打造特色文旅场景,标志着文旅产业进入“视听驱动”新阶段,为城市文化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原创文章,作者:宫古千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8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