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2025年1 – 2月中国“新三样”(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电动载人汽车)的进出口情况展开,详细阐述了各产品出口表现、各省市出口额排名及贡献、出口目的地变化,同时分析了当前“新三样”出口面临的政策环境及应对措施。
为了能够更为全面、及时且精确地展现电动载人汽车的出口状况,自2025年3月起,界面新闻携手瀚闻资讯联合推出《中国电动载人汽车出海月报》。这份月报的核心目标是呈现全国以及各省电动载人汽车出口金额、出口数量和出口目的地等关键指标的月度变化趋势,旨在为政府部门、企业以及投资者等提供极具价值的决策参考依据。后续,相关月报将于每月27日左右准时发布。
据界面智库与瀚闻资讯的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1 – 2月,我国“新三样”进出口总额达到216.6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出现了5.8%的下降。其中,出口额为210.0亿美元,同比下降2.3%;进口额为6.6亿美元,同比下降幅度高达56.3%。在“新三样”出口中,锂离子蓄电池、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的占比分别为45.9%、35.3%和18.8%。与上年同期相比,锂离子蓄电池和电动载人汽车的占比分别上升了5.74和2.64个百分点,而太阳能电池的占比则下降了8.38个百分点。
1 – 2月期间,“新三样”出口在我国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为3.9%,较上年同期下降了0.2个百分点。“新三样”出口拉低了我国1 – 2月份出口总额同比增速约0.1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太阳能电池拉低了0.36个百分点,而锂离子蓄电池、电动载人汽车则分别拉动出口总额增长0.19、0.07个百分点。从历年同期数据来看,“新三样”在2021 – 2023年对出口的拉动效果最为显著,依次拉动出口总额增长1.2、1.9、1.5个百分点。
一、1 – 2月电动载人汽车出口改善,锂离子蓄电池与太阳能电池出口均有所减弱
锂离子蓄电池的出口增速呈现出略有放缓的态势。1 – 2月,锂离子蓄电池出口金额为96.4亿美元,同比增长11.7%,较上年12月放缓了3.7个百分点,不过与上年同期相比则加快了26.9个百分点。1 – 2月出口均价为15.3美元/个,较上年12月下降了11.4%,但较上年同期增长了4.5%。
太阳能电池方面,出口数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明显放缓,同时价格持续下降,导致出口金额降幅进一步扩大。1 – 2月,太阳能电池出口金额为39.5亿美元,同比下降32.4%,与上年同期相比降幅扩大了7.5个百分点。1 – 2月,太阳能电池出口均价为2.37美元/个,同比下降47.9%。与价格下降形成对比的是,太阳能电池出口数量在上年同期增长32.8%的基础上继续增长29.7%,不过与上年12月相比,增速回落了53.0个百分点。
电动载人汽车呈现出“量升价跌”的态势,出口金额有所改善,成功结束了2024年四季度的下降态势。1 – 2月,电动载人汽车出口金额为74.1亿美元,同比增长5.6%,与上年同期增速基本相当,较2024年12月增速上升了10.3个百分点。1 – 2月,出口电动载人汽车40.8万辆,同比增长33.5%;出口均价为1.82万美元/辆,同比下降20.9%。
二、1 – 2月江苏、广东、福建“新三样”出口额位居前三,安徽、广东增长贡献最大
在2025年1 – 2月,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新三样”出口金额同比实现增长的有18个。其中,青海、甘肃、海南、云南、贵州、北京、湖南的同比增速最为突出,均超过了120%。而同比下降的省份有13个,河北、江西、辽宁、黑龙江的同比下降幅度均超过了40%。与2024年12月相比,有17个省份的增速加快,其中10个省份的提升幅度超过10个百分点。
1 – 2月份,“新三样”出口最多的省份是江苏,占比为15.3%,广东紧随其后,占比为15.1%。占比在10%以上的省份还有3个,依次为福建、浙江、上海,占比分别为13.8%、11.8%、11.3%。
1 – 2月,对我国“新三样”出口增长贡献最大的省份是安徽和广东,分别拉动“新三样”出口增长4.2个百分点、3.6个百分点,显著高于其他省份。这两个省份“新三样”出口增速也较高,安徽为100%、广东为32.3%。它们在全国“新三样”出口中的占比也明显上升,安徽占比达到8.6%,较上年同期上升了4.4个百分点,在全国的排位上升了2个位次到第六位;广东占比较上年同期上升了3.9个百分点,在全国的排位上升了3个位次到第二位。
对于安徽而言,1 – 2月,锂离子蓄电池和电动载人汽车的出口增速分别高达224.5%、303.1%,分别拉动安徽“新三样”出口增长64.9、41.6个百分点;对于广东而言,1 – 2月,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增速达120.5%,拉动广东“新三样”出口增长19.7个百分点,锂离子蓄电池同比增速虽然相对并不突出(14.5%),但仍拉动广东“新三样”出口增长11.4个百分点。
三、“新三样”出口目的地进一步扩散,沙特和阿联酋跻身前十
2025年1 – 2月,“新三样”出口额前十的目的地从高到低依次为美国、德国、印度、比利时、英国、荷兰、韩国、巴西、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占比分别为10.3%、9.5%、5.8%、5.5%、4.7%、4.0%、3.1%、3.1%、3.1%、2.9%,合计占比约为52%。
在前十大目的地中,五个欧美国家合计占比为33.9%,较上年末下降了3.2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新三样”对非洲、东南亚、西亚、中欧、东欧、加勒比主要国家及地区的出口占比都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对东南亚和西亚出口占比上升幅度最大,与上年同期相比,两大区域占比分别上升2.84、2.61个百分点;与上年末相比,两大区域占比分别上升1.83、1.7个百分点。
沙特与阿联酋成功进入出口目的地前十。具体来看,沙特的排位从上年1 – 2月的19位、上年末的14位上升至第9位,这主要得益于锂离子蓄电池出口的大幅增长,拉动“新三样”对沙特出口增长155.9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对沙特的锂离子蓄电池出口增长3777%,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了3613个百分点。阿联酋从上年同期的17位、上年末的13位上升至第10位,这主要是因为电动载人汽车的持续高增长,其拉动“新三样”对阿联酋出口增长62.5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对阿联酋的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增长90.6%,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55.4个百分点。
四、政策透视:“新三样”出口环境持续收紧,优化升级势在必行
自2025年以来,“新三样”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美国进一步提高了关税壁垒。1月1日起,美国正式对中国多晶硅、硅片加征50%关税;2月4日全面加征10%的关税;3月4日再次加征10%的关税。后续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可能还会进一步加码,2月13日,特朗普提出“对等关税”原则;2月18日,特朗普声称将对部分行业加征25%的关税;3月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将评估取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地位相关提案纳入《2025年贸易政策议程》。
本土化生产的趋势进一步加大,使得国内出口面临较大压力。一方面,欧美、中东、印度、南美等地区纷纷推行本土化制造政策;另一方面,为了规避不断强化的贸易壁垒,包括中企在内的相关行业企业在全球积极布局产能。2025年以来,陆续有相关行业企业宣布海外工厂投建;与此同时,按照计划,也将陆续有海外工厂进入投产阶段。
在出口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推进多元化策略的同时,国内相关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积极扩大相关产品的国内需求,另一方面推进相关行业提质增效,以提高“新三样”的全球竞争力。例如,2月10日,工信部、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八部门联合发布《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该《方案》将推动中国光伏出口从单一产品向“光伏 + 储能”系统解决方案的转型,提升技术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国际标准合作与绿色化发展的政策导向,有助于中国光伏企业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占据更主动的地位,特别是在新兴经济体和碳中和目标明确的发达国家,中国有望从单一组件供应商转型为全球清洁能源解决方案的领导者。
【编制说明】
本报告所定义的“新三样”包括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电动载人汽车三类产品。电动载人汽车涵盖两大主要类别:客车和乘用车。其中,客车包括10座及以上的纯电动客车和混合动力客车;乘用车包括纯电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以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数据来源为瀚闻资讯,由界面智库分析整理。
本文聚焦2025年1 – 2月中国“新三样”的进出口情况,各产品出口表现有别,省市出口差异显著,出口目的地进一步扩散。同时,“新三样”出口面临美国关税壁垒及本土化生产趋势的挑战,国内相关部门正积极采取措施推动产业升级,提升“新三样”全球竞争力。
原创文章,作者:甜雅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8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