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展开,介绍了年会中“人机共生”的场景,包括机器人的展示,以及机器人为人类生活带来便利的情况,还提及我国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现状,最后强调了年会聚焦创新的意义。
央广网北京3月28日消息,3月27日,备受瞩目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盛大开幕。当人们走进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仿佛踏入了一个奇幻的“人机共生”世界,几乎在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各式各样的机器人,它们以独特的姿态提醒着人们,这里正上演着人类与机器和谐共处的精彩篇章。
瞧,这就是T1机器人(央广网记者 朱冠安 摄),它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小卫士”,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履行着职责,为整个会场增添了一抹科技的亮色。
还有迎宾机器人妮娅(央广网记者 朱冠安 摄),它那亲切的模样和热情的姿态,如同一位好客的主人,迎接着每一位参会者,让人一进入会场就感受到了浓浓的科技氛围和友好的气息。
“‘人机共生’可不仅仅是人类与机器人在同一个空间里生活这么简单,它更大的意义在于能够为人类的生活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便利。”在会场中,北京软体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向大家介绍道。就拿泡茶这件事来说,传统的功夫茶有着一套复杂而精妙的工序,而现在通过先进的程序设定,这些工序可以被转化成智能化、自动化的泡茶动作,然后交由专业的泡茶机器人来完成。这些泡茶机器人就像是技艺精湛的煮茶大师,它们通过模拟大师的动作来制作茶饮,能够精准地控制浸泡时间,从而完美地把控茶汤的浓度,为人们带来口感绝佳的茶饮体验。
看,连机器人都佩戴上了“工牌”(央广网记者 朱冠安 摄),它们仿佛真正成为了这个会场的一份子,各司其职,为年会的顺利进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记者还了解到,我国智能机器人产业近年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共有45.17万家智能机器人产业企业。在产量方面,202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达到55.6万套,同比增长14.2%。在技术领域,多元信息融合感知、人机自然交互等前沿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在关键部件方面,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统等日益完善;在机器人类型方面,焊接、喷涂等工业机器人,手术、物流等服务机器人,整机性能和安全水平也在持续提升。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如期而至,“创新与发展”始终是中关村论坛年会的永久主题。在今年全球科技界都聚焦AI浪潮的大背景下,本次年会精心打造了一个“人机共生”的未来场景,向人们展示了“未来已来”的坚定信心和蓬勃的创新活力。这种聚焦创新的平台效应,就像一盏明灯,持续赋能全球前沿技术、创新产品及行业新命题走向聚光灯下,推动着科技不断向前发展。
本文介绍了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呈现的“人机共生”场景,包括各类机器人的展示及泡茶机器人为生活带来的便利,还阐述了我国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成果。年会聚焦创新,打造未来场景,展示创新活力,推动全球科技进步。
原创文章,作者:六合柯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8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