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闯入医疗界: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局,AI问诊:医疗行业的变革风暴还是小插曲?

本文聚焦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AI既给医生权威带来挑战,如开处方责任归属难界定;也为医护工作带来便利,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探讨了AI对医疗服务模式和医患关系的影响,呼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规范其发展。

AI闯入医疗界: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局,AI问诊:医疗行业的变革风暴还是小插曲?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AI(人工智能)的出现宛如一颗投入医疗行业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它赋予了患者一定的医学知识话语权,悄然改变着传统的就医模式。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有人担忧它会对医生的权威发起挑战,但不可否认的是,AI技术的应用在提升医疗效率和水平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

2月22日,一则“病人查DeepSeek后质疑治疗方案”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自DeepSeek(人工智能大模型深度求索)问世以来,一些医生在日常工作中常常会遇到患者拿着DeepSeek给出的诊断方案前来就诊的情况。

今年2月,深圳的全科医生孙医生就遇到了这样一位患者。患者带着DeepSeek开出的治疗灰指甲的处方建议来开药,孙医生仔细查看后发现,处方上开的都是常规用药,准确性还比较高,于是便按患者要求开了药。

如今,发烧感冒问AI、生病开药问AI等现象越来越常见,“AI给医生带来挑战”的话题也随之甚嚣尘上。AI问诊真的靠谱吗?AI技术又会给医疗行业带来哪些挑战和机遇呢?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展开了深入的采访。

AI开处方责任归属难界定

互联网从业者张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他的经历。今年3月,他想要调理脾胃和睡眠,便拿着DeepSeek开出的中药方到医院找医生抓药。医生看了一眼药方就问道:“是不是AI开的?”接着医生表示:“药方看着有道理,但现实中医生不会这么开。”随后,医生对几味药进行了替换,重新开了药方。

还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遭遇。他因胃肠炎呕吐,DeepSeek开的药是昂丹司琼,后来他在网上查询才知道,该药是用于控制和预防化疗、术后引起的恶心呕吐的。

张先生认为:“总体而言比较靠谱,但还是需要医生把关。”他解释说,如果患者在描述病情时出现错误或漏掉重要信息,DeepSeek给出的方子可能就没那么准确了。AI问诊最大的问题是信源不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用户的描述能力。

针对AI的问诊风险,有人提出了疑问:“如果开的药出了问题,责任算谁的?”不久前,湖南省医疗保障局发布通知,明确规定互联网医院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医学数据科学中心主任李栋指出,药品处方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在临床上有着非常严谨的流程。医生需要详细询问病史,进行查体和必要的辅助检查,还要考虑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以确保处方合法、规范和安全。

李栋强调:“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还处于发展阶段,有一定局限性。按现有的法律法规,AI并不具备处方权,一旦出现问题,责任归属也确实难以界定,医生仍然是处方权的唯一合法主体。”

AI助手提升医护工作效率

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AI医生助手”的应用为医护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医护人员打开“AI医生助手”,点击“生成住院病例小结”模块,复制病例内容后,选择“调用AI大模型”选项,一份出院小结便会在十几秒内自动生成。而在以往,写一份住院小结大约需要10分钟。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信息中心主任余浩介绍说:“DeepSeek的文字处理能力很优秀,能将临床医生从琐碎的书写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处理核心业务。”该“AI医生助手”系统是技术团队依托DeepSeek开源软件的功能,借助医院内搭建的服务器自主完善制作而成的。目前,它已经在修复重建科、全科医学科、骨肿瘤科等多个科室投入使用,具体应用场景包括智能问答、医疗知识检索、文书报告错误检测、门诊病历自动生成、疾病诊断编码等。

记者了解到,近期多地医院引入DeepSeek,并通过本地化部署将其应用于临床、科研、行政管理等多个场景。在李栋看来,AI大模型技术赋能医疗行业,相当于让医生有了“助手”和“参谋”。“尤其是医学垂类专用的大模型,能为医生提供更广范围的医学信息,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提供用药治疗方案。与此同时,也拓宽了医生的视野,有利于加速临床研究和推动医学技术进步。”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目前也已经完成DeepSeek – R1模型的本地化部署,上线了智能助手。李栋表示:“智能助手正式投入使用后将持续进行迭代升级,在临床诊疗、医学教育、科研支持和工作效率提升等方面实现多场景创新突破。”此外,AI大模型在慢病管理、院前到愈后的全周期管理、助推医疗资源下沉等方面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医疗服务的品质和温度无可替代

今年年初,全国首个“AI儿科医生”在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正式上线应用。在对10名患儿的诊断中,“AI儿科医生”给出的建议与专家组会诊结果吻合度较高。从智能诊断到精准治疗,甚至在抢救生命的最前线,AI不断延展医疗场景,重塑医疗服务链条。

余浩表示:“AI让患者有了一定的医学知识话语权,进而改变了人们的就医模式,医生的工作流程和思维模式也会因此发生变化,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从积极的方面看,AI辅助不仅能为医护减负,还能为年轻医生和基层医生提供更多深入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快速成长。

李栋也认为,患者有了大模型作为“高参”,一定程度上会重塑传统的医患关系,医生要适应这种转变,积极拥抱AI。同时,医生也要坚守医者初心,无论科学技术怎么发展,人文关怀都应该贯穿整个诊疗的全过程全周期,“提供有品质、有温度的医疗服务,这是AI不能替代的”。

随着AI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一些问题也亟待解答,如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患者隐私保护,如何有效处理数据以满足临床科研需求,AI赋能医疗的边界在哪等。对此,受访专家呼吁,尽快制定和完善AI医疗相关法律法规,明确AI医疗的法律地位、使用边界、安全标准和伦理规范,让AI更好地服务于医疗。

本文围绕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展开,介绍了AI开处方责任难界定、AI助手提升医护效率以及医疗服务品质和温度不可替代等情况。AI的应用既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专家呼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规范AI在医疗行业的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医疗。

原创文章,作者:甜雅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8346.html

(0)
甜雅mio甜雅mio
上一篇 2025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