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盘〉走红:童声唤醒千年浪漫,映照中国发展,童声〈玉盘〉:唤醒心底浪漫,探寻人类终极意义

本文深入探讨了春晚上童声音乐《玉盘》的创作历程、背后的故事以及引发的社会反响。介绍了创作团队“葫芦童声”面临的改编困境,歌曲创作者谭淇尹的创作灵感来源,编曲王壹对歌曲背景的理解,还讲述了“葫芦童声”与袁隆平爷爷的渊源以及团队十年的坚持。

青年版《玉盘》的策划会,一度陷入了僵局。摆在眼前的难题,是春晚上那首备受瞩目的童声音乐《玉盘》的创作团队“葫芦童声”所面临的。他们留意到网友们对《玉盘》改编的强烈呼声,此刻,正热烈地讨论着是否要进行改编以及如何去改编。

然而,问题却如潮水般接踵而至。如何回应《玉盘》是否是“战歌”这一疑问?新版本的《玉盘》究竟要传递怎样的核心价值?是托举某种精神,还是传承文化内涵?而且,倘若真的进行改编,最终呈现的效果会令人满意吗?

网友们对《玉盘》也是议论纷纷。有人说:“我每次听这首歌都会哭,但说不清楚是因为什么感动的。”还有人感慨:“《玉盘》能量很强,越听越上头,心跳加速,晚上睡不着。”也有人发出疑问:“真的是洪武正韵、华夏战歌吗?”更有人赞美:“大国的雄心,由他的孩子吟唱。”

由《玉盘》引发的二次创作和深度解读,在互联网上掀起了一场盛大的“狂欢”。央视新闻《不如见一面》专栏为此前往四川成都,邀请《玉盘》主创揭秘“神秘的东方力量从何而来”。

“这首歌讲的就是两个字——求索”

“这首歌其实就是两个字,求索。当时写出来,唱了几句我就热泪盈眶,我就知道这东西成了。”《玉盘》的词曲创作者谭淇尹说道。她接着表示:“但没想到大家的解读会那么多。”那些隔着网络传达的共鸣,淇尹都一一看到了。有一条评论让淇尹印象格外深刻,评论者是一个和她同名同姓的女孩,她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和对歌曲的理解,“除夕夜听到《玉盘》时,我几乎是流着泪听完的。那些带着泥土气息的童声,像从《诗经》里走出来的先民仰望月亮,笨拙却赤诚的追问直击人心”。

〈玉盘〉走红:童声唤醒千年浪漫,映照中国发展,童声〈玉盘〉:唤醒心底浪漫,探寻人类终极意义

三年前,淇尹看了一档关于屈原《天问》的节目,深受触动。她回忆道:“那种求索的精神在那时就存在,绵延至今。刚好,我想写一个叙事比较宏大的作品。”于是,淇尹想到了月亮。她解释说:“太阳热烈、刺眼,你无法直视它;月亮不同,在暗的情况下,你才能看见它,它让你平静。”小时候,父母工作忙,一个人入睡时,她最喜欢有月亮和星星的夜晚,“外面更亮一点,就觉得更安心”。淇尹回忆儿时对月亮的情感,“它确实与我的孤独相伴随,但同时给了我力量”。她感慨地说:“我们都是被月亮抚摸过的孩子。”于是,淇尹决定用月亮做主题,对着它,去问,去倾诉所有的情感。

在这首歌里,她从孩子对月亮的好奇写起。“为什么月亮总在变?为什么月亮跟着我走?为什么我不能戳它?我以孩子的口吻,问看到的表象。”歌词中这样写道:

玉盘玉盘 你为何悬于屋顶上

玉盘玉盘 你为何白白送银光

玉盘玉盘 你为何有时招摇有时藏

有时瘦来有时胖

然后,歌曲进一步去问人间事:

玉盘玉盘 你可曾装过喜时糖

玉盘玉盘 你可曾见过别时泪长淌

玉盘玉盘 你可曾听过百年故事千年唱

长诗逾万行

再去问天上事:

玉盘玉盘 那孩子正抬头凝望

请仙鹤来访 直驾九天上

玉盘玉盘 那天宫是否有答案

玉盘玉盘 那大圣取经何时还

玉盘玉盘 那孩子何时越过天上万重山

漫漫向星汉

谭淇尹说:“我先问了人间事,再去问天上事,递进中又包含一种——我是如此渺小,但是我一直试图和最宏大的对象去对话。我努力去触摸你,我甚至试图去影响如此宽广的你。”屏幕前的很多人,都感应到了这种情感。他们说:“《玉盘》之所以动人,在于它唤醒了我们心底最初的浪漫,那种篝火旁仰望星空、沙漠里追逐星辰的浪漫,我像千年之前的祖先一样勇猛地探索世界。”

玉盘玉盘心头光

月光月光亮汪汪

玉盘玉盘

那孩子已拂去风霜 为他揽星辰 带他回故乡

很多人喜欢最后一句“那孩子已拂去风霜,为他揽星辰,带他回故乡”,淇尹说自己也是。这句话出现前,一直是递进的关系,不停探索,往前迈。可最后一句却突然转折,“带他回故乡”。淇尹解释:“你好奇这世界是什么、宇宙是什么,其实你最终探索的是——我是什么。这是我们人类终极的求索。就像航天员到了太空,他一定会回望,去看这颗蓝色的星球。”正如她所说:“所有对星辰大海的追问都是对于自身意义的探寻。”

“今天的中国,把《玉盘》这首歌的背景写实了”

《玉盘》的编曲王壹讲述了一个奇妙的画面:“我”看着千年前的人们在篝火中舞蹈,他们对月祈福,人群中有孩童也有老人,青壮年踏着脚步,呼喊着。当镜头拉远,他们一点点变小,“我”的视野开阔起来,“我”发现自己竟身处航天器,离月亮越来越近,身边有流星滑落。

“两个时空交织在一起,有点像‘穿越’。”回忆给《玉盘》编曲时,王壹兴奋起来,试图勾勒出脑海中的场景。他继续补充:“这首歌是谭老师写的,但某种程度上,也是今天的中国把《玉盘》这首歌的背景写实了。”“那个背景是我们的国力,是我们有能力保护自己,是挺起的脊梁骨。”

而“葫芦童声”的起点,也和国家的一根“脊梁骨”有关。

“袁爷爷,我可以给你写首歌吗?”

“葫芦童声”的第一首歌,就是袁隆平爷爷唯一作词的《我有一个梦》。2013年,还在四川音乐学院读书的杨柠豪看到一则新闻:袁隆平爷爷讲述自己的“禾下乘凉梦”,他梦见自己在湖南安江农校的水田边散步,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比扫帚还长,他和助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他震惊了,“袁爷爷是一个多么浪漫的人啊!”

杨柠豪出生于湖南省安江镇,那里是袁隆平爷爷培育出杂交水稻的地方。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一个大胆的想法闪过脑海——有没有可能给袁爷爷写首歌?

两年后,杨柠豪见到了袁爷爷。对于这个安江来的“小老乡”,袁爷爷很亲切。一句“我小提琴拉得好得很嘞”,让这个青涩小伙儿瞬间放松了下来,袁爷爷甚至主动提起了创作的想法,“我还有一封写给母亲的信,改一改应该就能成为歌词。”

〈玉盘〉走红:童声唤醒千年浪漫,映照中国发展,童声〈玉盘〉:唤醒心底浪漫,探寻人类终极意义

图 | 2015年9月,袁隆平爷爷第一次听歌曲小样

《我有一个梦》,歌词150个字,一字未改。歌词内容如下:

我有着一个梦

走在田埂上

它同我一般高

我拉着我最亲爱的朋友

坐在稻穗下乘凉

合:妈妈我来看您了

您看这晚霞洒满小山村

妈妈我陪您说说话

这种子是您亲手种下

在我心里发芽

这首歌由一个小孩和一个大人对唱,“我想让一个小时候的袁隆平和一个沧桑的袁隆平去对话,他们同时隔着时空叫妈妈。”杨柠豪说,“那之后,袁爷爷就记住我了,每次都叫我‘音乐家小老乡’。”

《我有一个梦》是“葫芦童声”的起点。杨柠豪记得,当时“葫芦童声”厂牌的概念还没有,“这个歌做完了,我们就觉得童声特别动人,为什么不去多做一些孩子唱的歌?”就像一颗种子,开始发芽。同年,这个“音乐家小老乡”决定创办“葫芦童声”音乐厂牌,招募唱歌的孩子们,他们这样写:“我们在寻找为世界歌唱的孩子,唱万物生灵和碧水蓝天,唱古老的歌儿和遥远的故乡。葫芦童声长期招募中,期待你的到来。”

“小时候埋下这颗种子,说不定以后就长成大树”

在《玉盘》被大众听见前,“葫芦童声”团队已经走过了十年,或者说,死磕了十年。每一个作品,都是不计成本的“磨”。

《玉盘》也经过了很多次录制,每次录制前,录音师宋林啸都会使出各种办法让孩子们理解音乐,“我让孩子们想象坐在屋顶上,搭着脚,看着月亮唱歌;也想象自己是古代人,在篝火前,围成一个圈,呼唤月亮,月亮上有嫦娥、玉兔、桂花树。孩子们不自觉地会张大嘴,向着天空唱,攥紧拳头,脖子扯得长长的,腿都紧绷起来。”

“你看着他们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小朋友,慢慢去感受、去表达各种作品,甚至可以跟你探讨音乐,这个过程太有成就感了!”宋林啸说,长大后总会有辛苦的时候,但和孩子们在一起,元气就来了,“他们站在台上,特别用力唱歌的时候,会很想哭,我觉得好感动。”

〈玉盘〉走红:童声唤醒千年浪漫,映照中国发展,童声〈玉盘〉:唤醒心底浪漫,探寻人类终极意义

把时间拉回《玉盘》登上春晚的那一天。“玉盘玉盘心头光,月光月光亮汪汪”,孩子们唱着歌,守在电视机前的杨柠豪仍在忐忑:《玉盘》并不是有些人印象中的儿歌,它能被接受吗?

其实,我们都做过孩子。童声,本就有这种包裹星辰的力量。

本文围绕童声音乐《玉盘》展开,详细介绍了其创作团队“葫芦童声”在策划改编时遇到的难题,深入剖析了歌曲创作者谭淇尹的创作灵感源于对月亮的情感和屈原的求索精神。编曲王壹认为《玉盘》反映了当代中国的国力。“葫芦童声”的起源与袁隆平爷爷相关,团队十年坚持打磨作品,《玉盘》的成功展示了童声蕴含的强大力量和对人类终极意义的探寻。

原创文章,作者:半荷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8356.html

(0)
半荷mio半荷mio
上一篇 2025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