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支教团于 3 月 11 日奔赴繁峙县 7 所小学开展体育支教志愿服务,介绍了志愿者针对不同学校情况开展特色教学取得的成效,也提及了支教中发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展现了此次支教为当地教育注入活力、助力学生成长的意义。
在 3 月 11 日这一天,山西省体育局和山西省教育厅可谓是精心筹备、用心组织。在这样的背景下,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支教团的 10 位志愿者怀揣着满满的热忱,踏上了前往繁峙县的征程。他们来到这里,是为当地的 7 所小学送去精准的体育支教志愿服务。这一行动,正式拉开了 2025 年体育支教的大幕,就如同给当地的教育事业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的助力。
支教志愿者们并没有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而是针对各学校的不同情况开展了特色教学。经过一周时间的教学实践,显著的成效便显现出来了。
在繁峙县滨河小学,排球和足球校队的训练正在有序开展。孩子们在传球练习和垫球动作的学习过程中,团队协作能力和运动技巧都在逐步提升。他们在球场上奔跑、传球、接球,每一个动作都透露着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专注。
对于繁峙县彩璟小学,由于各年级学生的运动水平存在差异,支教志愿者们专门制定了教学计划。他们开展了篮球课程和跳绳训练,并且配合“超级马里奥”“跳绳接龙”“运输炸弹”等趣味性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运动兴趣。在这些充满趣味的活动中,孩子们欢声笑语不断,运动的热情被充分点燃。
在繁峙县实验小学,志愿者们进行了立定跳远技能专项培训以及队列队形和广播体操训练。孩子们认真地学习每一个动作,力求做到标准、规范。
繁峙县代堡学校则侧重于篮球基础技能和身体素质训练。志愿者们耐心地指导孩子们运球、投篮等基本动作,帮助他们提升篮球技能和身体素质。
繁峙县砂河第一小学的教学内容将趣味性和基础技能训练相结合。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体育技能,既提高了运动能力,又享受了运动的乐趣。
繁峙县砂河第二小学开展了队列队形以及立定跳远技能训练。孩子们整齐的队列和有力的跳跃,展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
繁峙县笔峰小学进行了足球技能训练。孩子们在绿茵场上追逐着足球,感受着足球运动的魅力。
通过一段时间的体育支教,孩子们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显著提高,他们对体育项目的认知和技能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不过,支教志愿者们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校器材短缺、学生身体素质参差不齐等。针对这些问题,他们及时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山西大同大学繁峙县支教团还深化了乡土体育课程研发,以 “三大球” 为基础,努力通过“一县一品”“一县多品”体育支教模式,持续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此次体育支教志愿服务,就像是在繁峙县这片土地上种下了希望的种子。当体育精神与乡村童年相遇,那些在操场上奔跑的身影正书写着超越距离的温暖故事。
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支教团在繁峙县 7 所小学开展体育支教的情况。志愿者们针对不同学校开展特色教学,取得了良好成效,提升了孩子们的体育兴趣和技能。同时,支教团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还深化乡土体育课程研发,以特色模式助力学生成长,此次支教为当地教育事业注入活力,书写了温暖的体育故事。
原创文章,作者:六合柯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