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2024年报:AI战略开启“数智”新征程

本文聚焦招商银行在新一轮AI浪潮下的科技战略布局与实践。通过分析其2024年度报告,揭示了招商银行将AI战略提升到新高度,从“数字招行”升级为“数智招行”,在大模型时代取得显著成果,并凭借算力、算法、数据优势参与全球竞争,同时强调人与AI融合的服务新模式。

在当今时代,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新一轮AI浪潮正以席卷之势改变着各个行业。全球银行业也不甘落后,纷纷投身于这场新的科技军备赛中,期望借助技术的演进为自身构建“第二增长曲线”。招商银行便是其中积极探索与实践的典型代表。

3月25日,招商银行发布了2024年度报告。这份报告不仅展现了该行在经营业绩上的高质量发展,更充分体现了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进展与成效,为年报增添了独特的亮点。经统计,这份年报堪称该行含“智”量最高的一份,像“智能”“AI”“大模型”等人工智能关键词共计出现157次,而前两年报告中这些关键词的出现次数分别为58次、85次。对此,该行董事长缪建民在年报致辞中明确提出,要强化“AI + 金融”场景的落地以及生态建设,以此打造新的竞争护城河。

显然,招商银行已将AI战略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那么,其AI战略将如何具体落地实施?又能否复制过去科技战略的成功呢?

招商银行2024年报:AI战略开启“数智”新征程

科技战略升级:从“数字招行”到“数智招行”

通过对招商银行历年年报的梳理,可以发现其科技战略表述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以往的年报将“数字招行”作为打造价值银行的强大动力,而此次年报已悄然转变为“数智招行”。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却凸显了该行科技战略重心已从“数字”升级为“数智”。行长王良在年报致辞中指出,“银行业正处于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引领的科技浪潮和产业变革中,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行业分化的关键”。作为应对之策,他提出要加快国际化、综合化、差异化、数智化转型,其中“数智化”处于压轴地位。

回顾过去,在数字时代,招商银行始终走在科技前沿。上世纪九十年代,该行率先推出“一卡通”,引领国内银行业从存折时代迈入银行卡时代;进入互联网时代,又率先推出“一网通”网上银行,推动了银行业网上银行的变革;在移动互联时代,实施“移动优先”策略,推出两大App,其产品体验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进入云时代,招商银行在国内大中型银行中率先实现全面上云。

这一系列开行业先河的科技创新举措,见证了招商银行作为“科技领先型银行”的发展历程。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该行的技术实力处于全球银行业第一梯队,尤其是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更是全球领先。而科技领先的背后,是该行在科技资源上的巨额投入。2024年,其信息科技投入达到133.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37%;研发人员达10900人,占员工总数的9.30%,科技投入和研发强度继续保持业内领先。

招商银行在建设“数字招行”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为接下来打造“数智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AI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招商银行要想在AI领域实现领先,仅依靠数字时代的技术积累是远远不够的,更要看其在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AI时代的表现。

招商银行2024年报:AI战略开启“数智”新征程

大模型时代的激烈竞逐

实际上,AI一直是招商银行科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科技战略升级,本质上是转向全面拥抱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AI技术。

尽管这场AI革命才刚刚拉开帷幕,但在大模型技术的加持下,招商银行的AI进程大大加快,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据年报披露,招商银行落地的大模型应用场景数超过120个,涵盖了零售及对公客户服务、风控、运营、办公等多个领域,全年智能化应用实现替代工时数达到2600万小时。

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该行的“AI小招”是银行业第一个应用大模型的智能财富助理,率先实现了从“预设服务”向“能听会说”的升级,解决高频复杂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通过创新应用大模型技术,财务报销审核效率提升了63%,全年处理无纸化报销单113.81万笔。此外,该行还发布了国内银行业首个开源的百亿金融大模型“一招”,积极推动行业大模型的创新建设。

在这场关乎银行业前途命运的AI竞速中,并非只有招商银行在疾速前行。在国外,世界头部银行已将AI广泛应用于内部运营和对客服务。例如,摩根大通银行推出内部大模型工具LLM Suite,目前内部已有20万员工使用;其AI现金流工具可帮助企业减少90%的人工统计分析工作,已有数千家大型企业试用。星展银行近期更是宣布将裁减4000名合同工和临时工,同时新增1000个AI相关岗位。

在国内,DeepSeek的问世改变了业界对中美AI竞争格局的认知,认为中国借助算法、架构等优化有望突破美国“算力封锁”,赢得AI竞争。特别是在金融垂直领域,中国银行业拥有更多的客户和私域数据,跻身头部的机会更大。公开信息显示,多家银行已部署DeepSeek,并开展积极探索。

尽管面临着“前有猛虎、后有追兵”的竞争局面,但深入分析决定大模型实力的算力、算法、数据“三要素”,招商银行也具备自身的优势。在算力方面,该行用3年时间实现全面上云,实现了算力的“云端革命”,大模型研发应用效率显著提升,成本得到有效优化,在国内外同业中具有领先优势。在算法方面,该行基于通用开源大模型,在应用层面进行自主研发,与单纯的外部模型合作和采购相比,更能实现场景适配、性能提升和成本控制的多目标平衡。在数据方面,该行拥有超过2亿零售客户、超过300万企业客户,招商银行App和掌上生活App的月活跃用户(MAU)达1.23亿户,积累了海量私域数据。

算力、算法、数据三位一体的能力矩阵,成为招商银行在大模型时代参与竞争的底气所在。

招商银行2024年报:AI战略开启“数智”新征程

人与AI的双向奔赴

需要明确的是,AI并非万能。在复杂问题的沟通确认、情绪情感价值的提供、信任关系的建立维护等方面,目前AI还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对于银行业来说,优质的服务既不是单纯的人工智能服务,也不是单纯的人工服务,而是人与AI的有机融合。

基于此,招商银行提出打造“人 + 数智化”新模式,实现人与AI的双向奔赴。例如,该行打造了人机协作模式,支持客户随时从“小招”AI服务切换至人工服务,从而为客户提供既有AI的速度和广度,又有人的温度和深度的优质服务。在“人 + 数智化”模式下,招商银行优质服务的“金字招牌”将为其在AI竞争中增添无形的壁垒。

在全球银行业AI竞发的当下,招商银行已经率先起跑。这场比赛才刚刚开始,招商银行仍需朝着远方不断奋进。相信在这场没有终点的激烈竞逐中,招商银行将始终保持领先,勇立潮头。

本文围绕招商银行在AI浪潮下的发展进行了深入剖析。首先介绍其将AI战略提升到新高度,科技战略从“数字招行”升级为“数智招行”,并回顾了其在数字时代的科技领先成果。接着阐述了在大模型时代,招商银行取得的显著AI成果,同时分析了国内外银行业的竞争态势以及自身在算力、算法、数据方面的优势。最后强调了人与AI融合的“人 + 数智化”服务模式。总体而言,招商银行在AI领域已先发制人,但仍需持续努力,以保持领先地位。

原创文章,作者:东京迎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8562.html

(0)
东京迎荷东京迎荷
上一篇 2025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