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论坛闪耀国际:新西兰专家解读中国科研合作新趋势

本文围绕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展开,聚焦新西兰皇家学会原主席布伦特・尤安・克洛西尔对该论坛的评价与见解,详细阐述了他对中国在科研合作、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积极看法。

【外专谈中关村论坛】新西兰皇家学会原主席:中关村论坛展现中国高水平合作与创新趋势

在2025年3月27日至31日期间,备受瞩目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盛大举行。在27日下午,由中国工程院主办的工程科技创新论坛在中关村论坛的框架下顺利开展。

新西兰皇家学会原主席布伦特・尤安・克洛西尔(Brent Euan Clothier)在接受专访时,向国际在线记者表达了他对中关村论坛的高度评价,他认为中关村论坛充分展现了中国高水平的合作与创新趋势。

中关村论坛闪耀国际:新西兰专家解读中国科研合作新趋势

布伦特・尤安・克洛西尔(田媛媛 摄)

高端平台促合作

克洛西尔对中关村论坛在促进国际合作方面所起到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肯定。他着重指出,中关村论坛具有极高的规格,这样高水平的平台对于深化全球科技协作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克洛西尔作为《农业水管理》期刊的资深编辑,他分享了一个数据:15年前,该期刊上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仅占10%左右,而如今,中国学者的贡献比例已经大幅跃升至60%,并且这些研究成果普遍呈现出显著的国际合作特征。他强调,中国在科研合作领域的投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中关村论坛通过战略引导和机制创新,为跨国科研合作搭建了一个高效的对接平台,这种模式展现出了独特的成本效益优势。

智能融合拓新径

当谈及在中关村论坛上所看到的新发展趋势和亮点时,克洛西尔对机器人领域的进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基于他的专业背景,他阐释了技术发展的核心路径。他认为,通过遥感技术采集数据仅仅是基础,关键在于要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智能系统。在中关村论坛开幕式上展示的技术方案,就是数据获取与知识融合的典范。这一过程不仅需要先进的传感设备,更需要科技领域的专家深度参与,才能够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有效的决策信息。这无疑为年轻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带来了诸多挑战与机遇。

投入转化见实效

克洛西尔在中国已经工作了二十多年,他在中关村论坛上的所见所闻进一步深化了他对中国科研发展的既有认知。他强调,中国政府在科研方面投入巨大,通过大学和研究机构联合推动技术开发与创新,在投资规模上已经超过了美国。特别是在应用领域,中国能够将科研成果有效地转化为实际应用,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在科研创新环境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效。

跨国育才筑未来

最后,克洛西尔分享了他在专业领域和职业生涯阶段的重要感悟。他特别提到了对指导中国学生的重视,他通过远程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并且欢迎他们前往新西兰共同开展研究。他认为,培养下一代科研人才是至关重要的,看到学生们的热情以及对技能的熟练掌握,他深感欣慰。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在科研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积极成果,体现出国际科研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价值。

本文通过新西兰皇家学会原主席布伦特・尤安・克洛西尔对2025中关村论坛的评价,从科研合作、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四个方面,展现了中国在科研领域的强劲发展态势和显著成就。中关村论坛作为高端平台,在促进国际合作、推动科技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凸显了中国在科研投入、转化以及人才培养上的积极成效。

原创文章,作者:宫古千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9112.html

(0)
宫古千凡宫古千凡
上一篇 2025年3月3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