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龙游县推出的“共享教师”政策展开,详细介绍了该政策的实施方式、取得的成效以及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等内容,展现了其对农村教育带来的积极改变。
01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大背景下,龙游县积极探索创新,推出了“共享教师”政策,旨在有效缓解农村教育所面临的困境。自去年9月起,龙游县精心挑选200多名优秀教师,组建了“共享教师库”。这些教师通过“走教”“支教”“送教”等多样化的方式,奔赴31所中小学开展流动教学工作,为农村孩子们送去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02随着“共享教师”的到来,龙游县横山小学等学校迎来了新的变化。音体美等原本师资匮乏的课程,如今得到了专业师资的有力支持。学生们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美术素养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比如下库小学的信息课老师谢艳玲,在教学过程中敏锐地发现了编程好苗子,并迅速组建了编程兴趣小组,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03龙游县开发区高新园区实验学校也因“支教”老师马虹的到来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马虹老师不仅认真任教,还担任了科学教研组组长。在她的带动下,学校的科学教学水平整体攀升,学生们的成绩和学习兴趣均有明显提高。马虹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得到了广泛认可,在2月底的龙游全县初中科学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上,她被邀请上台进行教学分享。
04“共享教师”政策得到了教育专家的高度认可。以教育公共政策领域为研究对象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该政策是一种适合乡村学校的新尝试,通过统筹安排将全县教师资源纳入到“县域循环”,有效弥补了乡村学校师资短板,促进了城乡师资交流。为了保障教师安心任教,龙游县教育局提供了多项激励措施,在评优评先、职务评聘、岗位竞聘上,优先向“共享教师”倾斜,同时特岗津贴、农村任教补贴、油费补贴等均按照财政要求支付到位。
05“共享教师”政策带来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教学资源的共享,更促进了城乡教育理念与方法的交流。城区教师“下乡”、农村教师“进城”,在不增加编制的情况下,保证了各所学校的师资力量。农村家长对孩子教育质量的提升感受明显,他们期待着未来能有更多的改变。
买东西拼过单,点外卖拼过饭,你知道老师也能“拼单”吗?新学期,来自衢州市龙游县的56名“共享教师”纷纷写下了自己的展望。他们回顾了上个学期以来,通过“拼单走教”与“全职支教”形式,为不同学校孩子上课的体验与收获,同时也明确了自己新学期教学的小目标。
龙游的“共享教师”政策始于去年9月。当地在全省率先探索推行这项政策,其目标明确,瞄准的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科不均衡、结构性缺编的短板。那么,“共享教师”究竟给学生、家长、老师带来了怎样的改变?“拼单”与“共享”是否真的解决了农村教育的普遍困境?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当地乡村学校进行了深入调研。
山区县师资之困
“共享教师”朱胜男带领北辰小学学生感受非遗魅力。
为了解决师资问题,当地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走教”“支教”“送教”等多种方式。“走教”,即老师每周到农村学校上一两天课,这类老师多为音体美等学科教师,主要解决的是“结构性缺编”的问题;“支教”,即老师在农村学校专职教学一到两年,多为英语、科学等专业性强的学科教师,目的是解决“学科教学不均衡”的问题;“送教”,则是学科带头人等名师带着教学目的下乡任教,他们不仅要给学生授课,还承担着农村学校老师培养培训的重要任务。
在财政没有额外支出的情况下,龙游县经过不断摸索,找到了一套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通过物质与精神奖励,引导优秀教师带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与饱满的教学热情下乡共享。为了让教师的匹配度更高,教育局采用了“拼单”的方式,针对结构性缺编、学科不均衡的教师缺口,通过“前期摸排数据+学校申报汇总”生成各校学科缺口预警,进而制定区域“走教”清单。
目前,龙游县已有56名“共享教师”到全县31所中小学开展流动教学,让1.2万余名农村学生享受到了与县城同等水平的教育资源。
“共享教师”带来了什么
“共享教师”谢艳玲指导下库小学学生运用图形化编程工具设计《猜数字》等互动游戏。
在城区实验小学任教的谢艳玲作为“共享教师”,从去年9月初起,来到位于湖镇镇的下库小学任教信息课,并将在此“支教”两年。下库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全校共120名学生,配备的19名教师以语数英等主课教师为主,信息、美术、体育等课由全科教师兼任。学校机房的电脑由当地单位赠送,型号很新,但由于没有专职的信息课老师,同学们只能学习最简单的开机、关机、打字等操作。
在任教过程中,谢艳玲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发现了学校里有12个在编程方面有潜力的好苗子。她迅速组建了编程兴趣小组,让这些孩子能够充分发挥对信息化学习的爱好,挖掘自身潜力。
农村小学的“结构性缺编”问题得到了缓解,那么农村初中的“学科教学不均衡”情况又如何呢?龙游县开发区高新园区实验学校去年9月搬入了新校区,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硬件条件不输城区学校,可在师资力量等软件方面差距明显。校长宋小林介绍,具体到科学这一学科,之前的骨干老师通过选调到了其他学校任教,导致科学这门课的教学质量明显下降。
从上个学期开始,龙游县华茂初级中学的马虹老师来到这里支教两年,她不仅承担教学任务,还担任科学教研组组长。上学期,在她的带领下,老师们齐心协力,科学教学水平整体得到了显著提升。
马虹老师为孩子们带来的改变,远超家长们的预期。小秦的妈妈将儿子的成绩单做成了手机壁纸,兴奋地表示:“初三上学期期末考,孩子的科学成绩提升很大,学习兴趣也高。”在2月底的龙游全县初中科学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上,马虹老师被邀请上台进行教学分享。
马虹老师在科学课上有着独特的教学方法,她总结为:紧抓兴趣点与知识点。在上杠杆原理这节课时,她买来2升的大瓶可乐,让孩子们用杆秤称量,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试验结束后,大家还一起分享了可乐。小秦和同学们对马虹老师充满了喜爱,在《我的老师》这一命题作文中,两个班80%的学生将马虹老师作为了“表白”对象,纷纷写道:“您总能将晦涩的难点讲得通俗易懂,您的课堂上总是有一股愉快的气氛”“直到九年级,我才觉得科学是那么的有趣”……
校长宋小林说:“让孩子们在科学课上,带着实际参与的感受学习知识点,从而喜欢上这节课。马虹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很能抓住孩子的心。这也是我们选择马虹这位‘共享教师’作为教研组组长的原因。年轻的骨干教师在教学理念与实操层面有想法和执行力,能带动全校的学科教学进步。”
如何更好实现师资循环
“共享教师”傅献芳为溪口初中讲授英语课。
龙游县的探索不仅给当地乡村中小学带来了积极的变化,还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龙游探索“共享教师”模式,是一种适合乡村学校的新尝试,通过统筹安排将全县教师资源纳入到“县域循环”,使紧缺学科教师和名优教师的作用最大化,“探索的目标也更为明确,直接指向了‘结构性缺编’‘学科教学不均衡’较为突出的乡村中小学,有效弥补了乡村学校、小规模学校师资短板。”
一项好的政策,不仅要瞄准痛点,更要确保其能够有效落实,并实现可持续完善。老师们从县城学校到农村任教,难免会有后顾之忧,那么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为了让教师能安心下乡共享,我们在评优评先、职务评聘、岗位竞聘上,都优先向‘共享教师’倾斜。”龙游县教育局组织人事科科长邱吕俊说,此外,特岗津贴、农村任教补贴、油费补贴等均按照财政要求支付到位。
“今年初,我拿到了县委县政府颁发的2024年度先进个人的奖状。”在下库小学任教信息科技课的谢艳玲说,这份县级荣誉,激励她作为“共享教师”给农村孩子们带来更好的改变。
而孩子们幸福的笑容和点滴进步,更是让“共享教师”们愿意奔波在城区、乡村间的重要动力。“每次走进横山小学的课堂,看到孩子们面对美术课的渴望眼神,我的劲头也更足了。”每周二到横山小学“走教”的美术老师吴国平说。
“共享教师”不仅为农村学校带来了优秀教师,也为城乡师资交流打开了新窗口。城区教师“下乡”、农村教师“进城”,在不增加编制的情况下,保证了各所学校的师资力量。小南海小学教师王烨在师资交流中,获得了赴县城阳光小学担任语文教学及班主任的锻炼机会。“城区学校常态化开展名师示范课、青蓝结对等教研活动,半年任教中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尤其在课堂语言艺术与教学设计创新方面收获很大。”王烨说。
小南海小学校长吴荣华则期待着王烨“学成归来”后,能将城区学校的前沿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有机融入乡村学校的土壤,给学校注入发展新活力。
农村的家长们,对教育质量的提升感受更为明显。“现在,孩子回家会给我们做科学实验,说是学校里学到的,特别有意思。”塔石镇泽随村的家长施女士说。泽随实验学校的科学老师其实没有变,但教学理念与方法等都在悄然改变。龙游县教育局科学教研员余菊仙每月举办两次“名师支教”,给学校的孩子们上科学课,还会针对本校老师们开展评课。“课堂上如何引起学生兴趣,哪些实操会带来探究性,余菊仙老师会以评课形式,一点一点传授给我们的老师。”泽随实验学校副校长毛丽萍说。
龙游“共享教师”试行半年多,得到了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的多方欢迎,也被赋予了更多期待。
“教育的本质还是要让学子们能够全面发展。特别是对农村学子,给他们送来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夯实基础尤为关键。”浙江师范大学副教授孙艳超说,“为了做好‘教育均衡’这件事,各级教育局试过不少方法,比如远程课堂,通过5G技术链接乡村与城区的教室;以及如今的大模型模拟名师上课。它们的本质,都是将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基层。”
如何通过共享让教育更均衡?孙艳超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学校课程开发的支持力度,开发出既符合农村学校实际,又具地方特色的精品课程,并通过线上共享的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让更多的学校和学生受益。
“共享教师”日志
正午铃声未散,我匆忙咽下午饭,骑电动车赶往位于城北开发区的北辰小学。这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汇聚着13个民族的孩子。
课堂上,贵州男孩小艾拿着串铃打节拍,云南姑娘小蕊模仿着婺剧小旦甩起水袖,在童稚的笑声中,板胡声悠扬响起,孩子们的眼睛闪闪发亮。课后整理教具时,我发现了学生悄悄塞来的酥油糖上,歪扭地写着“朱老师,甜”。夕阳斜照在钢琴上,融出了温馨的光晕,这段共享经历正慢慢地把“我”变成了“咱们”。
——龙游县端礼小学、龙游县开发区北辰小学音乐老师 朱胜男
清晨7时,推开教室门时,已有几个孩子坐在座位上临摹我昨日写的范字。他们举着作业本喊:“老师!我照着您教的顿笔方法写字了,很好看!你今天也会奖励我们吗?”
在参与共享计划的这半年里,我实现了从城市教师到乡村教师的角色转变。乡村孩子的未来同样充满了无限可能,我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被发现、被点亮的机会。
——龙游县实验小学、龙游县石佛小学语文老师 刘庆莹
“老师,今天画什么呀?”“是不是要教我们做泥塑啦?”孩子们的七嘴八舌里,满是对美术课的期待与好奇,那股热情瞬间驱散了我驱车20多公里的疲惫。
今天的折纸课堂,孩子们更是热情高涨。彩纸在他们手中翻转折叠,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小动物、精巧的小房子。课后,孩子们围着我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作品。我夸赞着他们,又思考着下次可以给他们带去怎样的精彩课堂。我愿继续成为点亮他们美育之光的引路人,让这份对美术的热爱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龙游县柳园小学、龙游县横山小学美术老师 金佳玲
本文详细介绍了龙游县的“共享教师”政策,该政策通过“走教”“支教”“送教”等方式,有效缓解了农村学校师资短缺的问题,提升了农村教育质量,促进了城乡师资交流。同时,龙游县教育局采取多项激励措施,保障教师安心任教。这一政策得到了多方认可和欢迎,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以实现教育资源的更均衡分配,让更多农村孩子受益。
原创文章,作者:行云乐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9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