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打药”成气候,大气候集团助力农业迈向新质生产力 大气候集团:从“网约农机”到全产业链数字化,为农业发展添翼

本文介绍了大气候集团借助科技创新,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大数据服务平台,其旗下飞快农服平台以“滴滴打药”模式解决传统农服市场问题,并在无人机精准服务、培养新农人等方面取得成效。同时,集团通过“大气农场”数字合作社实现品牌数字化运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展望未来农业科技服务发展前景广阔。

在赣南这片广袤的柑橘种植产区,如今正悄然发生着一场农业变革。种植户们只需轻点飞快农服APP,选择“网约农机”服务,很快便会有专业飞手携带先进的数字农机上门。原本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的百亩丘陵果园病虫害防治工作,如今半天就能圆满完成。

这种便捷高效的“一键触达”农机服务,正是出自大气候集团(以下简称“大气候”)之手。目前,该服务已在广东韶关、梅州,广西武鸣以及全国多个县域地区广泛投入使用,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农业科技向来是广州天河区的优势所在。大气候集团背靠天河区这一创新资源高度集聚的区域,精心打造了农业全产业链大数据服务平台。集团凭借物联网、AI技术自主研发软硬件,为农业生产提供从育种标准化到农产品品牌数字化运营的全方位服务。同时,运用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农产品品质的可视化溯源,有力地保障了食品安全。

当下,实施“百千万工程”,产业是关键。天河区正全力打造全国农业科技“硅谷”示范区,推动一批科技创新企业将技术、人才等优势充分运用到田间地头,加速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为“百千万工程”注入全新的活力和动能。

飞快农服作为国内首家以“滴滴打药”模式开展共享农机服务的平台,专注于柑橘果树的无人机飞防植保服务。传统农服市场一直存在着“两头难”的困境:一方面,县域种植户分布较为分散,当遭遇病虫害时,很难找到专业的农机队;另一方面,县域部分农机的服务半径有限,设备闲置率较高。针对这些问题,大气候创立了飞快农服平台,将种植户、农机主、农资供应与种植专家进行有效集成,成功解决了供需不对称的难题,还能让专家通过云端为农户提供专业指导。

为了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该平台采用了“共享农机”模式,实现了农机在跨县域、跨省的灵活调度。农户还可以将自己购买的农机托管至平台,成为共享农机主并获取额外收益。

在实现无人机供需对接和灵活调配的基础上,飞快农服还在无人机的精准服务方面下足了功夫。大气候创始人兼CEO易丙洪向记者表示:“无人机打药可不像把飞机飞起来、把药喷出去这么简单。农业场景十分复杂,无人机提供的播种、植保等作业服务必须因地制宜。”

为此,飞快农服深入柑橘、猕猴桃等产区,积累了大量关于种植、气候、防治等方面的一手数据。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果树生长阶段、药液科学配比、区域气候特征、飞行参数标准的四大智能决策维度,并研发了农产品溯源方法、移动终端和服务器等多项技术专利,为农户提供全周期的智慧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大气候还积极致力于培养一批本地化科技新农人,打造了“飞快铁军”队伍。这支队伍为县域农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实现了人才、企业与“百千万工程”的良性互动。

据了解,大气候已在广东韶关、梅州,广西武鸣,江西赣州等地投放了1000架自营无人机。2024年,该平台服务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飞行服务达30万亩次,“滴滴打药”的一键服务模式已颇具规模。以柑橘植保为例,该平台已服务超过10万亩次柑橘植保,使用该平台进行植保托管的果农,在植保环节平均降低了50%的人力成本和30%的用药成本。

十年前,出身于IT行业且从事农业多年的易丙洪,在跑遍了中国大部分县域种植区后,为大气候集团定下了“建立人与地的数据连接”的目标。依托持续的科技创新,大气候的农业数字服务已覆盖从育种标准化到品牌数字化的全产业链,不仅要实现“慧种地”,还要解决长期以来“种地不赚钱”的难题。

易丙洪表示:“拥抱数字化是提升农业品牌价值的唯一路径。”以水果市场为例,国内水果产量充足,但高端品牌市场仍依赖进口,供给端缺乏高端的、统一运营的国产农产品标识。基于此,大气候自主研发了物联网硬件和农业SaaS系统,构建了“大气农场”机构,采用数字合作社连锁加盟模式。

那么,“大气农场”数字合作社是如何运作的呢?易丙洪介绍,该合作社将公司的技术优势与农户资源有机结合,依托数字化工具重构“产供销”链条,实现标准化种植、智能管理和数字营销,并通过溢价分红机制助力农户增收,将分散种植转变为集约化品牌经营。

例如,2019年,团队孵化了眉县数字猕猴桃品牌“Sunkiwi新奇味”。在Sunkiwi猕猴桃种植基地,通过农眼智能监测、虫感知、智灌等硬件产品和气候云AOS平台,能够精准监测20多项种植数据;在采摘和分拣端实现5层数字化选果、基地直发全国。

此外,大气候还助力云浮市郁南县种植无核黄皮的农户增产20%,与澳大利亚Molloon Investments达成战略合作,开展农产品溯源、牧场监管、草种种植、土壤修复等服务。这些项目成果密集地分布在大气候六年多的发展历程中。

目前,大气候以数字化服务农民85万人,实现了超1000个全国中大型农产品渠道的订单智能分发;自营品牌10个、联合运营品牌150个,扫码溯源服务消费者超1.5亿人次。

展望未来,易丙洪充满期待地表示,从无人机、植保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5到10年,会有一大批科技服务型创新企业在农业领域崭露头角。面向家庭农场、局部产区的小型、轻量化的智慧服务,还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大气候集团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创新成果。旗下飞快农服平台通过“滴滴打药”模式解决传统农服市场问题,在资源配置和精准服务上表现出色,还培养了新农人。同时,集团构建“大气农场”数字合作社实现品牌数字化运营,取得显著成效。未来,农业科技服务有望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原创文章,作者:行云乐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919.html

(0)
行云乐易行云乐易
上一篇 2025年3月18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