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2024经济突围:产业升级、环境优化、工改攻坚成效显著 中山2024经济数据亮眼,多领域发力开启崛起新征程

本文聚焦中山市2024年经济发展情况,详细介绍了其GDP增长、产业发展、营商环境优化以及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等方面的成果,展现了中山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的积极探索与显著成效。

中山2024经济突围:产业升级、环境优化、工改攻坚成效显著 中山2024经济数据亮眼,多领域发力开启崛起新征程

日前,中山市公布了2024年经济数据,一系列亮眼的数据彰显着这座城市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2024年,中山GDP实现4143.25亿元,同比增长3.7%,规上工业同比增长5.4%。在广东21个地市2024年经济数据排名中,中山位列全省第8,相较于2023年的全省排位第9,成功跃进1位。回顾过去五年,中山市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奋进,不仅成功止住了经济下滑的态势,实现了企稳回升,而且在经济总量排名上稳步提升,GDP增速连续两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一系列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中山在经济发展各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努力。

中山2024经济突围:产业升级、环境优化、工改攻坚成效显著 中山2024经济数据亮眼,多领域发力开启崛起新征程

“十四五”期间,中山市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高质量发展之路,将制造业确定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柱产业。在这一明确目标的指引下,中山精准施策,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未来的经济腾飞积蓄了强大的发展势能。

工业投资:推动产业升级与创新

近年来,中山积极推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同时大力培育新兴产业,以工业投资为重要牵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从2022年到2024年,短短三年时间,中山的工业投资就较2021年实现了翻一番,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2022年起,中山全面启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当年,中山出台了《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全市首期至少投入50亿元,用于支持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2022年与2023年,中山连续两年推动超5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到2024年,中山又新推动1038家规上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使得中山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累计达到3811家,转型率达76.56%,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在珠三角地区排名第一。这些举措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兴产业的崛起,为中山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增长路径。2023年,中山提出集中优势资源打造新时代现代化产业集群“十大舰队”;到2024年,“十大舰队”产业集群规上总产值已突破7400亿元。“创新”成为了中山产业经济的新标签,有力地支撑了中山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目前,中山规上工业企业数排名全省第五,规上工业总产值排名全省第六,创新型中小企业数排名全省第六。连续两年,中山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30%,跻身全国先进城市水平,成为全省6个R&D经费投入强度超过3%的地市之一。

2024年,中山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升至44.8%,第二产业增速达6%,占GDP比重提升至51.3%。随着GDP突破4100亿元,中山在全省经济排名进入前8的同时,与珠海、江门在经济总量上的差距进一步缩小。随着深中一体化战略的逐步落地、深中通道的正式通车,中山与深圳在产业上的对接合作将不断加强,深中通道的经济效应将持续释放,中山有望迎来再次崛起的重大机遇。

营商环境:对标深圳打造一流服务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实实在在的生产力。2022年,中山获批建设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并迅速与深圳在规划、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推动深中“六个一体化”。中山市将优化营商环境列为全市改革的重点工作,积极对标深圳、学习深圳,致力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尽管中山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深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为了缩小这一差距,中山市高规格成立了“中山市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下设16个专项工作组,进一步压实责任,推动改革工作深入开展。

在强化顶层设计方面,中山制定出台了《中山市关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行动方案》《中山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一系列制度政策,并连续四年推出营商环境改革年度任务清单,累计推进500余项改革措施,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在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方面,中山设立了“中山企业家日”,建立健全了“行走的办公室”“马上办办公室”和“书记市长直通车”等沟通机制,在所有镇街设立“中易办”企业服务中心,市镇领导班子挂点联系规上企业实现全覆盖,真诚倾听企业心声,及时解决企业诉求。“半径更短”“速度更快”,成为近年来中山市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的生动写照。

一方面,中山全力打造“10分钟政务服务圈”,让高频事项实现“即来即办、最多跑一次”。在深中通道开通前,中山就已实现633项政务服务“深中通办”、330项政务服务“湾区通办”,不动产抵押登记等47项服务“跨境通办”,企业电子印章平台实现深中互联互签,12345政务服务热线互设深中服务专区。另一方面,中山持续推动审批事项清单化,优化调整审批流程,推动产业项目快速落地、动工,“拿地即动工”“拿地即出证”已成为中山工业项目的常态。例如,百亿级的中创新迈奇项目仅用时5个半月就完成了56项审批程序。

良好的营商环境为经营主体提供了茁壮成长的土壤。截至2025年2月底,中山市实有经营主体总量达到693052户,总数位居全省第七;同比增长6.57%,增速跃居珠三角地级市第一。过去两年,中山这项排名一直在不断攀升,从2023年的第三,到2024年的第二,再到目前的第一。全市经营主体登记情况持续向好,这既是中山近年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叠加效应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对中山发展预期向好、投资信心增强的真实反映。

工改攻坚:释放土地空间推动产业升级

改革开放初期,中山被誉为“广东四小虎”之一,本土制造业为中山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低效利用、碎片化严重等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制约中山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2022年,一场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下称“工改”)攻坚战在中山正式打响,旨在推动空间再造、产业蝶变、城市焕新。

经过三年的努力攻坚,截至2024年12月底,中山累计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超4.6万亩,项目容积率从改造前的不足0.6提高到3.0以上,推动“商住转工”超万亩,助力十大万亩级现代主题产业园整备土地超两万亩。“工改”不仅为优质本土企业增资扩产提供了空间,服务优质本土企业增资扩产823家,还吸引了新招引企业1028家,预计拉动新增投资总额超1800亿元。

2024年6月30日,深中通道建成通车,这为中山带来了更多直接参与世界产业分工的机会。承载大产业需要大平台,搭建大平台才能承载大项目。近年来,中山积极推动十大现代主题产业园建设,总规划面积272平方公里,目标是打造一批深圳链主企业专业配套园区、定制化高标准工厂。

在深中通道通车“满月”之际,中山举行了全球招商大会,6个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项目成功签约,不少深圳企业竞相签约落户中山。会上,中山连片万亩产业空间惊艳亮相,翠亨科创产业园、深中合作创新区、岐江新城智慧港、中山新能源产业园、中山高端显示产业园等腾挪出了优质产业用地,为企业投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产业空间。

如今,“工改”已然成为支撑中山工业稳增长的一股重要力量。一批本土制造业企业借助“工改”成功跻身“亿元级”企业行列,曾经低效的锌铁棚正逐步蝶变为高端产业园区,连点成片的产业空间正孕育着多个十亿乃至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本文全面介绍了中山2024年的经济发展情况,包括GDP增长、产业升级、营商环境优化和工改攻坚等方面的显著成果。通过工业投资推动产业创新、对标深圳优化营商环境、开展工改释放土地空间等举措,中山经济实现了稳步提升,在全省经济排名中进位,经营主体数量和增速表现良好,未来随着深中一体化的推进,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宫古千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9195.html

(0)
宫古千凡宫古千凡
上一篇 2025年3月3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