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管理办法》的发布展开,介绍了其发布背景、施行时间,详细阐述了中关村综保区的发展主线、产业定位、政策优势、监管模式以及基础保障措施等内容。
近日,一则关于中关村综合保税区的重要消息传来。据“北京海淀”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内容显示,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国际技术交易对接会——亚太创新技术产业对接合作专场”这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活动上,《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为《办法》)正式对外发布,并且自2025年3月21日起开始施行。
《办法》清晰地为中关村综保区描绘了发展蓝图。中关村综保区将紧紧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这一关键主线,充分挖掘和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以及政策优势。这里将积极开拓以研发创新为显著特色的业务,大力开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致力于打造成为高水平开放创新发展的高地。
在产业定位方面,中关村综保区有着明确且独特的规划。它以“研发创新”作为主要特征,将“保税研发”作为主要功能。以集成电路和医药健康这两大领域为核心,同时把人工智能和科技服务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还积极拓展总部经济、融资租赁、跨境电商、国际服务外包等N个新型贸易服务业态,从而形成了“2 + 2 + N”这样丰富多元的保税业务谱系。而且,为了推动产业的良好发展,《办法》还在产业准入、产业优化、产业服务、产业扶持等多个重要领域出台了具体的支持措施。
《办法》进一步明确了中关村综保区的政策优势。在“保税、免税、退税、免证”等基础政策的支撑下,中关村综保区将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综合保税区政策叠加的强大优势。它被定位为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示范区,能够优先适用各类创新制度举措和便利化措施。并且,在综保区内还会积极探索适应市场需求的政策创新,为综保区营造一个宽松包容、安全可控的良好环境。
在监管模式上,中关村综保区采用了以“嵌入式联网监管”为核心、非必要无阻断的海关创新监管模式。同时,不断完善“电子围网 + 智能通道 + 电子围栏”和“综保区数智监管辅助平台”的“3 + 1”智慧监管体系。此外,还将在智慧监管、空间运营、绩效评估、服务保障、安全生产等多个方面不断完善基础保障措施,确保综保区的稳定运行和发展。
《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管理办法》的发布及施行情况,阐述了中关村综保区的发展定位、产业规划、政策优势和监管模式等内容。该办法的出台将有助于中关村综保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先行先试改革,打造高水平开放创新发展高地,推动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东京迎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9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