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在北京国家金融信息大厦举行的“中国财富大会·国有资本运营发展论坛”,聚焦国有资本优化布局与创新实践。着重讲述了中国国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一澎分享的国新基金通过“五个赋能”增强核心功能、服务国家战略的实践经验,包括基金的投资规模、领域、实践路径及未来展望等内容。
3月21日,一场备受瞩目的行业盛会——“中国财富大会·国有资本运营发展论坛”在北京国家金融信息大厦盛大举行。此次论坛紧紧围绕“履行国企战略使命 提升全球竞争力”这一核心主题,展开了关于国有资本优化布局与创新实践的深入探讨。
中国国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党委委员、董事、副总经理郭一澎,在创新实践案例分享环节进行了精彩的主题演讲。他向与会者详细分享了国新基金通过“五个赋能”来增强核心功能、服务国家战略的宝贵实践经验。
郭一澎介绍到,国新基金作为中国国新旗下股权运作的核心平台,自2014年成立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截至目前,已成功管理11只主动型基金,总认缴规模高达2600亿元,实际出资也达到了1200亿元。在投资方面,累计投资战新产业项目273个,投资金额达946亿元,广泛覆盖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九大重要领域。值得一提的是,其中30%的被投企业已成功上市。投资区域高度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及大湾区,北京、杭州、上海成为了核心布局城市。
国新基金在各个细分领域都展现出了卓越的前瞻性战略眼光。在人工智能领域,国新基金的投资覆盖了芯片、算力、大模型等全产业链条,累计交割金额超过130亿元;在集成电路领域,重点布局半导体设备、设计及先进封装技术,投资金额达到140亿元;在生物技术领域,瞄准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方向,成功孵化出炎明生物等创新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围绕三电系统、智能化技术,累计投资近200亿元,助力孚能科技等企业成长为行业龙头。此外,国新基金还积极前瞻性布局量子科技、未来能源等新兴赛道,投资了国盾量子、国仪量子等硬科技企业,努力抢占全球产业制高点。
在实践路径上,郭一澎指出国新基金通过五大赋能体系来驱动国有资本效能的提升。资本赋能采用“领投 + 撬动”模式,有效放大资金杠杆;技术赋能聚焦原创突破,积极孵化前沿成果;产业赋能围绕20个产业链链长项目,推动自主安全计算国产化替代,并链接20余家央企形成协同网络;改革赋能依托国改双百基金投资90个项目,助力中钢洛耐等企业跻身全球细分领域前十;生态赋能则通过党建全覆盖、共建子基金及合投近200个项目,构建起全周期支持体系。
展望未来,郭一澎提出国新基金将围绕三大重点持续发力。一是强化国家战略导向,进一步深化战新产业布局,推动央企与被投企业的资本整合;二是围绕生态体系建设,明确差异化的竞争模式,搭建平台、建立机制、强化链接、促进合作,建设具有国金基金特色的平台;三是严守国资监管要求,在“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过程中,平衡好风险与创新,探索可持续的投资路径。他强调,国新基金将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为核心,通过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提升国有资本效能。同时,他呼吁各界在基金合作与项目投资中加强联动,共同为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据悉,本次论坛作为“2025全球南方金融家论坛”的平行论坛,由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中国财富传媒集团、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国金大厦发展有限公司主办,中国财富网、中国国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华新金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财富研究院承办。
本文介绍了“中国财富大会·国有资本运营发展论坛”的情况,重点阐述了国新基金的投资成果、在各领域的战略布局、实践路径以及未来发展规划。国新基金通过多元化投资和“五个赋能”体系,展现了在国有资本运营中的积极作用,未来将继续围绕国家战略发力,有望为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原创文章,作者:行云乐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3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