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提振消费方案:增收与优化环境成关键,中共方案促消费:增收与改善环境并行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展开,介绍了方案提出的具体措施及新闻发布会上的相关情况,阐述了促进居民增收对提振消费的重要性,以及优化消费环境消除消费阻碍的必要性,强调提振消费是为了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

解读提振消费方案:增收与优化环境成关键,中共方案促消费:增收与改善环境并行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为《方案》)。该《方案》犹如一场及时雨,提出了多达30项具体措施,旨在精准地解决制约消费的突出矛盾和问题。3月17日下午,国新办专门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了提振消费的有关情况,并热情地回应了记者们的提问。

在这场备受关注的新闻发布会上,展现出了多个引人注目的视点。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发表重要观点,他表示,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通过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不断增加优质供给,积极改善消费条件,并且持续加力扩围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这些举措将如同强大的引擎,有利于物价逐步得到改善。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也着重指出,要着力解决加班文化盛行等痛点问题,切实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鼓励弹性错峰休假,让劳动者能够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

要想真正实现“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全力以赴大力提升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进一步精心优化消费环境。而促进居民增收、消解加班乱象等,无疑是其中的关键所在。

促进居民增收,提高消费支付能力,这是提振消费的前提和根本。在我们这个强调“量入为出”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居民的钱袋子越鼓,消费自然就会越活跃。

中央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居民增收问题。早在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四次提及“增加居民收入”,这一举措极大地振奋了人心,让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了期待。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增收呢?《方案》为我们指明了清晰的路径。其中包括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让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得到更合理的回报;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为居民提供更多的财富增值途径;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扎实解决拖欠账款问题,保障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就像一把把钥匙,有助于消除增收过程中的“瓶颈”,从多个层面增加居民的收入。当前,稳股市、稳楼市的要求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可以最大程度地呵护群众的财产性收入,增强他们的消费信心和底气。

两组数据清晰地显示出增收和增加消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2024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31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1%;同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达487895亿元,比上年增长3.5%。2025年前两月,消费、投资增长均达到4%。显然,消费增长并不是偶然的、孤立的现象,而是在“增收”的大语境中获得了强劲动力的必然结果。

我们可以充满信心地预见,随着居民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消费增长的势头将会更加强劲。

然而,“增收”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国家统计局在发布相关数据后特别提醒,“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仍显不足,消费需求有待进一步提振”。这就表明,在实现增收之后,我们依然需要围绕“提振消费”继续发力。

《方案》所提出的服务消费提质、消费品质提升、消费环境改善、完善支持政策等内容,成为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的关键所在。换句话说,只有消除阻碍消费的各种因素,让群众敢于消费、能够消费、安心消费,才能不断激发消费潜力。

在现实生活中,“强制加班”广受诟病。其中一大原因是,这种加班文化严重损害了员工的合法权益,极大地影响了员工放松身心、助力文旅消费的积极性。连基本的休假时间都无法保证,又何谈为休闲经济做出贡献呢?近来,多家知名企业纷纷剑指“强制加班”,积极助推“不加班”机制,这一举措受到了网友的广泛欢迎。这一新气象,恰好呼应了群众希望消除消费屏障、优化消费环境、拓展消费领域,为提振消费建立起制度化、法治化保障体系的深沉意愿。基于此,无论是遏制食品安全事件,还是打击消费欺诈等行为,都是推动提振消费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提振消费,说到底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让居民的消费能力和获得感更强,让消费保障更加有力,让消费环境更加友好,这是我们必须努力完成的目标。

解读提振消费方案:增收与优化环境成关键,中共方案促消费:增收与改善环境并行

本文围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阐述了促进居民增收是提振消费的前提和根本,《方案》给出了增收路径,数据也显示增收与消费增长的关联。同时指出增收后仍需围绕提振消费发力,要消除阻碍消费因素,优化消费环境,强调提振消费的目标是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原创文章,作者:甜雅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648.html

(0)
甜雅mio甜雅mio
上一篇 2025年3月18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