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中国微短剧在北美:赚钱“好生意”的喜与忧,中国微短剧美国市场:热潮背后的机遇与困境

本文聚焦中国微短剧进军美国市场这一现象,深入探讨了北美微短剧市场的发展格局、拍摄特点、成本投入、变现方式等,同时分析了中国微短剧在北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近日,美国彭博社报道称,越来越多中国公司在美国创立制作基地,试图复制中国微短剧的成功模式。据短剧专研机构数据显示,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已成为海外短剧应用收入的核心市场。多位海外制片人向记者表示,北美市场尤其是美国的微短剧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格局。在此背景下,我们不禁要问,在北美拍摄微短剧有何不同?它是否是一桩赚钱的“好生意”?又面临着怎样的竞争压力和挑战呢?

海外制片人亲历市场热潮

微短剧制片人张女士常常穿梭于美国不同场地,为即将开拍的微短剧挑选场景和道具。自2021年起,她就在美国洛杉矶等地开展微短剧拍摄工作,涵盖横屏和竖屏短剧制作。作为最早一批在美国从事微短剧拍摄的从业者,她深切感受到北美短剧市场近年来的巨大变化。张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以美国、加拿大为主的北美地区微短剧市场逐渐稳定,大量非专业人士涌入,这既带来了新的活力与就业机会,也给行业专业性带来了不小挑战。“从最早的作品到现在,市场和内容都有了明显变化,成本大幅增加,内容变得更加精致,观众的需求也有所改变。”

在纽约工作的制片人Timmy去年3月从广告片制作转向微短剧拍摄。他表示,在接触竖屏微短剧的一年时间里,见证了行业从“尝试去做”的摸索阶段,到去年年底的“多平台大战”阶段,再到如今的“洗牌”阶段,北美微短剧市场愈发火热。

《2024短剧出海营销白皮书》显示,短剧风潮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展,海外市场的短剧应用程序下载量近两年来急速攀升,市场规模突破百亿美元量级。预计未来短剧的海外用户规模将达到2亿 – 3亿。美区目前是短剧出海的最大市场,用户观看时长及应用商店流水均排名第一。在美国市场,短剧迅速成为主流内容消费形式之一,且美国市场对内容多样性的偏好为短剧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目前已有166个国家/地区产生出海微短剧的收入及下载数据。点点数据调查显示,在海外短剧内购收入方面,美国以1.42亿美元在短剧出海市场中占比第一(55.56%),与第二名日本(5.16%)相比呈现出断层式领先。

《2024短剧出海行业报告》指出,目前短剧出海的平台方主要是中国企业,主要分为国内短剧企业、原网文出海企业、原工具类出海企业三种。国内短剧企业以及原网文出海企业的出海优势在于版权资源,目前有十余家国内头部短剧企业涉足短剧出海;原工具出海企业优势在于拥有海外发行、投流经验;海外本土企业做短剧则因掌握本土市场的信息和资源而独具优势。

“打开市场的关键是本土化”

那么,在北美拍摄一部微短剧需要多长时间呢?Timmy告诉记者,竖屏微短剧的制作周期理论上分为前期筹备3 – 4周、拍摄7 – 10天、后期持续1个月左右。但目前有些成熟公司制作节奏可能更快,“以我们团队为例,两周左右即可完成筹备。1集1分钟,120页的剧本接近于120分钟的内容,我们通常拍摄8到9天。”

这种高效的制作模式与国内微短剧拍摄模式相近,但基于视频时长不同,拍摄周期存在一定差别。在中国电影行业工作了8年的制片人何娇表示,目前国内竖屏短剧的筹备周期一周即可完成,拍摄周期大多在一个月以内。

微短剧拍摄周期短,内容迭代速度快。Timmy表示,“现在行业和观众都需求更精致的内容,行业门槛越来越高,专业化和产业化程度也越来越深。”对于如何持续吸引海外观众,他与张女士看法一致:“打开市场的关键是本土化”。

张女士进一步介绍了中美微短剧拍摄的不同之处,“国内人工成本相对较低,工作人员能应对繁重工作,北美则更依赖高素质专业人员。北美微短剧注重内容精细化、多样性,国内微短剧则更看重高产和快速制作。此外,在节奏与结构上,北美微短剧情节推进快、节奏感强,注重创意和视觉冲击。国内微短剧节奏稍慢,更注重人物情感和细腻表达。”

为适应北美市场,张女士的制片团队在剧本创作、演员选择和制作流程上都进行了深度本土化。通常通过线上海选挑选演员,尽管演员众多,但表现稳定的优秀演员数量有限,最终多选择有一定经验且能适应微短剧节奏的演员。此外,张女士团队还与美国本地团队或机构合作,主要在制作团队、演员选择上,借此融入当地市场,借助专业经验。

经过几年的摸索发展,中国微短剧产业在北美是否影响到主流影视剧产业?Timmy表示,尽管目前微短剧市场在美国很“热闹”,也给很多当地演员带来新的工作机会,但这一模式对美国的主流影视剧产业还没有产生太大影响。“未来像奈飞等美国主流平台投入资金去做微短剧,这个市场会有更大变化。”张女士认为,从整体来看,中国微短剧创作模式在某些方面对美国影视剧创作有一定启发,主要体现在短视频和短剧的快速制作,中国短视频文化发展促使短剧制作高效便捷,“快速制作、快速传播”模式受全球影视行业关注,美国一些制作公司开始模仿,制作更短、更集中的剧集吸引观众。

制作成本大幅攀升

从成本投入来看,一部在北美制作的微短剧有着明晰的开支架构。张女士表示,近几年制作成本大幅攀升,制作预算从最初的约9万美元,跃升至如今的23万美元,这背后是制作规模的扩大、演员阵容的升级,以及对内容精致度的更高追求。

根据张女士提供的《北美短剧拍摄成本与回报分析计划书》,微短剧前期剧本开发包括编剧费用、剧本顾问/编剧团队、版权购买或授权、前期调研及选角试镜等,总成本从8000美元到2.8万美元不等;拍摄制作费用包括演员费用、导演及制作团队、设备租赁、服装及道具、化妆及造型、餐饮等多项支出,成本在5万美元到18.1万美元之间;此外还要考虑后期剪辑及市场投放成本。

几位受访者表示,成本最高昂的环节是投流。“投流”即通过付费购买流量,增加微短剧的触达率。DataEye研究院今年初发布的《2024年微短剧行业白皮书》显示,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4亿元,投流规模约330亿元。该研究院预估,2025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超过680亿元,投流规模接近400亿元。

相较于传统电视剧或电影的制作预算,手机竖屏拍摄和通过应用程序发行的方式,使得微短剧的制作成本较低。然而,低成本并不意味着低回报。微短剧的变现方式多样,包括广告收益、会员订阅、版权销售、衍生品及周边、社交平台直播收益等。以广告收益为例,微短剧通过在正片前插入广告或与品牌合作植入广告,能够快速实现盈利。而会员订阅模式则通过“前几集免费,后续付费”的方式,吸引用户为内容埋单。

彭博社报道称,虽然竞争加剧导致制作成本上升,但微短剧的制作费用仍大大低于普通电视剧。通过播放广告和付费收看,微短剧可以实现数以百万美元计的销售收入。在一口气看完开头几集后,用户必须花钱才能解锁剩下的剧集,或者在观看正片之前先看广告。据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报道,一部微短剧的观看费用可能超过10美元,价格不低,但观众们还是愿意花钱观看,足见其吸引力。

以中文在线旗下枫叶互动的短剧出海产品ReelShort为例,其采用单集收费模式,用户试看一定数量集数后,就会按照每集10 – 70美分的价格进行收费。截至2024年上半年,ReelShort通过应用程序充值的流水收入达到了1亿美元。

需平衡“中式爽感”与“美式节奏”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表示,“微短剧在北美市场的增长潜力巨大。”这一判断基于中国微短剧近年来在北美市场的快速发展:从硅谷的科技精英到纽约的金融从业者,越来越多的观众被这种每集仅2分钟上下、充满戏剧张力的内容形式所吸引。然而,在这场由“中式爽感”驱动的内容革命背后,既有巨大的市场机遇,也隐藏着不可忽视的挑战。

在王鹏看来,中国微短剧出海北美市场面临不少挑战。文化差异是一个显著问题,不同地区的观众对内容的偏好和接受度存在差异,如何平衡“中式爽感”与“美式节奏”,成为制作团队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与此同时,政策限制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北美市场对内容审查、版权保护等方面的规定较为严格,这对中国微短剧的制作和发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市场竞争同样激烈,北美市场已经有多家成熟的流媒体平台,如奈飞、hulu等,中国微短剧需要在这片红海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彭博社报道指出,外国微短剧平台在美国拓展可能面临一些挑战。像科技和网络行业中,资金往往会迅速涌入最新的热门领域,随后热度就会消减。一些行业高管已经开始担心微短剧的长期前景,不过,目前相关企业的高管们仍然保持积极的态度。枫叶互动副总裁南亚鹏表示,人们“希望能随时随地刷剧,微短剧让用户能在很短的时间里灵活地选择观看内容。”

王鹏进一步表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流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观众对短视频内容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微短剧以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有望成为满足这一需求的重要选择。同时,微短剧也有可能成为全球流媒体市场的主流内容形式之一。它不仅能够为观众提供便捷、高效的观影体验,还能够为制作方和平台带来可观的商业收益。当然,这还需要中国微短剧制作方和平台不断努力,提升内容质量,加强市场推广,以及与当地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

本文深入剖析了中国微短剧进军美国市场的现状,从市场发展格局、拍摄特点、成本投入、变现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尽管面临文化差异、政策限制和激烈竞争等挑战,但微短剧凭借其独特优势和巨大市场潜力,有望在北美市场乃至全球流媒体市场取得更大发展。中国微短剧制作方和平台需不断努力,以适应市场需求,实现更好的商业收益。

原创文章,作者:半荷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93.html

(0)
半荷mio半荷mio
上一篇 2025年3月17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