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起网络热点事件展开调查与揭秘,一是天津滨海新区网传“化工厂火灾”图片引发热议,二是贵州铜仁网传“现场抓获恐怖分子”视频造成公众恐慌,记者深入调查还原了事件的真实情况。
日前,社交平台上一张“火光冲天”的图片广泛流传并引发了网民的热烈讨论。部分网民声称这是“天津滨海新区某化工厂发生严重火灾”的场景。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一同揭开事件的真相。
2月20日下午,有网民在网络上发布了一则包含图片的信息,宣称天津滨海新区发生了火情。随后,一张疑似起火的照片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
从这张照片中可以看到,数米高的火焰伴随着黑色的浓烟,配文描述为“滨海新区着火了”。这样的画面引发了周边居民对于环境污染和自身人身安全的担忧。
实际上,在天津渤海石化有限公司,有一个用于处理废气的“安全泄放系统”装置。所谓的“火情”,其实是化工生产过程中正常的废气燃烧排放现象。
经过天津港保税区相关部门的认真核查,图片中显示的“火情”,其实是天津渤海石化有限公司在生产作业期间,投料后火炬正常排放的过程。由于冷却系统内存在杂质,所以在火炬燃烧过程中,会间歇性地产生烟气。目前,企业的生产作业处于安全状态,并没有发生火情事故。
网传图片中出现的红光与黑烟,其实是正常的废气燃烧现象。据了解,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少量无法回收的可燃废气。通过火炬进行高温燃烧,这些废气会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这也是国际通用的环保处理方式。那么,网传图片中的“红光”与“黑烟”又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来听听专业人士的解读。
天津渤海石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威解释道:“火焰在燃烧的时候,因为里面含有碳和氢两种分子。碳在燃烧的时候会发红光,氢在燃烧的时候会发蓝光。假如空气助燃的比例调整不好,碳粒没有充分燃烧,就会冒出一些黑烟。”
在当前的工业生产中,经常会出现白烟、黑烟、火焰等现象。当面对类似工业排放引发的误解时,公众又该如何快速辨别真相呢?
朱威董事长进一步介绍说:“在工厂,通常会有冷却塔,冷却塔和锅炉排放的白烟,实际上是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就像家里烧水的水壶喷出来的水蒸气一样。短时间的黑烟,通常是工厂调整操作导致的。假如长时间出现黑烟,建议向当地的环保和应急部门咨询。我们国家化工装置的安全和环保的治理水平越来越高,假如真的出现紧急情况,安全和环保部门会第一时间通知周边社区居民避险。”
除了天津的“化工火情”事件,在此之前,网络上还出现了一起谣言事件。有网友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了一则所谓“现场抓获恐怖分子”的视频,视频内容一度引发了公众的恐慌。发现情况后,警方迅速介入调查,揭开了背后的真相。
当日,贵州省铜仁市公安局、碧江公安分局网安部门在日常网络巡查时,发现了一则异常视频。某平台一账号发布了一条配有警笛警报音效的短视频,画面显示的是铜仁市民族风情园路段交通拥堵的情况。发布者在评论区发布“现场抓获恐怖分子”等信息,还称“有坏人,抓到一个,还有两个跑了”。
该信息迅速引发了部分公众的恐慌,有网民留言表示“不敢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
公安机关立即启动了网络谣言快速处置机制,通过仔细研判视频画面,并结合实地走访排查,最终确认视频拍摄于火车站周边堵车现场。随后,将发布者任某某传唤至公安机关。
经过调查,任某某为了博取网络关注,故意将交通缓行视频配上警用音效,并编造虚假信息来吸引流量。其行为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构成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目前,相关不实信息已被全部删除,公安机关依法对任某某予以行政处罚。
铜仁市公安局碧江分局网络安全保卫大队教导员李帆提醒广大网民:“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发布信息需谨慎,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共同守护清朗网络环境。”
本文通过对天津滨海新区“化工火情”和贵州铜仁“抓恐”两起网络热点事件的调查,还原了事件真相。“化工火情”实则是正常的废气燃烧排放,而“抓恐”视频是编造的谣言。这提醒公众面对网络信息要保持理性和谨慎,不信谣不传谣,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网络谣言的监管和处置。
原创文章,作者:宫古千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