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推行“体重管理年”,对抗肥胖及相关慢性病,“体重管理年”行动开启,为全民健康保驾护航

本文聚焦国家实施的“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探讨其背景是肥胖趋于年轻化并引发慢性病,介绍了相关政策方案、肥胖现状及危害,还提及科学界对肥胖的重新审视和分类,最后讨论了临床应对肥胖疾病化推动减重的方法。

如今,肥胖问题正呈现出趋于年轻化的态势,而由肥胖背后所引发的各类慢性病,正切实影响着每一个人。

国家推行“体重管理年”,对抗肥胖及相关慢性病,“体重管理年”行动开启,为全民健康保驾护航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日前,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明确表示,要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以此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雷海潮指出,当前危害中国老百姓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和疾病,依旧来自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这类疾病的很多致病因素,与每个人的行为生活方式、饮食和体育锻炼密切相关,体重异常问题便是其中之一。

实际上,早在去年6月,国家卫健委等16个部门就联合制定了《“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方案中提出,从2024年起,力争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广泛建立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显著提升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让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更广泛的普及,逐步形成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进而改善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的状况。

在BIOCHINA2025(第十届)易贸生物产业大会期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在回答相关提问时表示,体重管理年是国家为减少肥胖超重对我国居民健康不良影响而采取的重要健康策略举措,也是公共卫生政策的一种体现。其目的在于改善导致人们不良生活方式的环境,提高全民健康意识,防止正常体重的人向肥胖转化,以及防止肥胖的人向临床肥胖转化。

2024年10月,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印发的《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指出,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按照我国标准,中国成年人(≥18岁)超重率为34.3%,肥胖症患病率为16.4%。

另外,据国家卫健委面向公众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有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到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

纪立农在上述大会上表示,近年来,科学界正在重新审视肥胖问题,并且对肥胖进行了重新的定义和分类。例如,肥胖大约会增加200多种疾病发生的风险。大多数疾病即便没有肥胖因素仍然会发生,但有了肥胖,这些疾病发生的风险会明显增加,可以说肥胖是这些疾病的“加速器”。

“除此之外,目前国际上也将肥胖分为临床前肥胖和临床肥胖。在科学研究中发现,肥胖能直接导致新陈代谢类等18种疾病的发生。如果只有肥胖而无这18种疾病,则是临床前肥胖;若既有肥胖又有上述18种疾病或者BMI超过一定指数(如40)则是临床肥胖。在临床肥胖中,减重的治疗结局不仅是改善或者逆转肥胖,更要促进背后的某一种或某一组疾病改善。这意味着未来减肥不仅涉及内分泌科、营养科、减重门诊,更会涉及与上述18种疾病相关的科室。”纪立农表示。

面对肥胖疾病化的现状,临床又该如何推动减重呢?

纪立农进一步表示,实际上,尽管很多临床肥胖患者尝试通过各种各样的饮食控制、加强运动等生活干预方式来减重,但效果往往非常令人失望。这既考验着患者的毅力,也是对治疗药物研发的一大挑战。

“从医院角度来看,其目标在于解决肥胖所造成的医疗问题。一是预防临床前肥胖变成临床肥胖;二是改善治疗临床肥胖,从而改善其所导致的疾病。比如,上述定义所提出的肥胖直接导致的18种疾病,像关节疾病、脂肪肝、伴有脂代谢异常的2型糖尿病等,减肥就能使这类疾病得到明显改善。从患者教育方面,我们需要让患者意识到这类问题,并从医疗上帮助这些肥胖的患者。”纪立农说道。

本文围绕国家实施的“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展开,阐述了行动背景是肥胖年轻化及慢性病影响,介绍了相关政策方案、肥胖现状和危害,以及科学界对肥胖的新认识。同时探讨了临床应对肥胖疾病化推动减重的方向,强调了医院和患者教育在解决肥胖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六合柯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74.html

(0)
六合柯慧六合柯慧
上一篇 2025年3月17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