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乌海市的生态建设与保护展开,介绍了乌海市作为黄河入蒙首站,在多年来进行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后取得的显著成效,包括沙化荒漠化土地减少等,还阐述了其在组织机制、科学治理方法以及重点工程实施等方面的具体举措。
日前,记者从乌海市自然资源局了解到,乌海市地处黄河入蒙首站,地理位置特殊,生态保护意义重大。多年来,乌海市始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的理念。积极深入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以及“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全力以赴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经过不懈努力,全市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沙化荒漠化土地明显减少,林地面积、植被盖度不断增加。目前,乌海市林地面积达到15.04万亩,草地面积为128.05万亩,湿地面积有17.7万亩。与2009年相比,2019年荒漠化面积从147.15万亩减少到120.45万亩,沙化土地从53.55万亩减少到34.62万亩,实现了荒漠化面积和沙化土地面积的“双减少”。这一成果有效减缓了乌兰布和沙漠东侵南移的速度,为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了更好地维护生态安全,乌海市坚决扛起责任使命。成立了加快推进落实“五大任务”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设立了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等5个专项组以及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通过建立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工作机制,高效统筹、扎实推进全市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此外,乌海市还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出台了《乌海市林长会议制度》等五项制度,建立了四级林长制体系,共设立各级林长188人。并且,印发《关于建立“林长 + 河长 + 检察长”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了联席会议、信息共享、联动巡查等十项机制。充分发挥叠加效应,强化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的衔接配合,形成了林业生态保护的强大工作合力。
在生态建设方面,乌海市注重科学治理。按照“以水定绿、适地适种”的原则,科学选择本土超旱生植物。同时,引入土壤墒情监测、泵房远程控制系统,加大节水灌溉和智慧节水技术的应用。制定节水保墒、精准灌溉措施,为项目实施提供科学精准的指导。这样做不仅确保了成本低、耗水低,进一步降低了生态建设养护用水和养护成本,还提高了治理成效。乌海市人民政府还与内蒙古农业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联合开展矿山生态修复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乌海市全域矿山排土场植被恢复技术规范及产业发展规划》《乌海市全域矿山排土场植被生态恢复建植规范、验收及评价标准(试行版)》,为科学开展生态修复治理提供了重要指导。
多年来,乌海市深入推进重点工程建设。相继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甘德尔山生态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矿山生态修复等一批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并且因地制宜实施了海勃湾区东山生态园、海电生态园、乌达黑风口生态区等一大批林业生态亮点工程,这些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地区生态环境。2023年以来,该市还深入实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工程,具体实施乌海市库布其—毛乌素沙漠沙化地综合治理、乌海市“三北”工程林草荒一体化保护修复治理2个项目,总面积达3.881万亩。针对每个项目地块,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表、责任表,实行日调度机制,安排专人专班提供技术指导,加强巡回检查督导。自加压力完成原计划2026—2030年的治理任务,将攻坚战打成了歼灭战。
本文介绍了乌海市作为黄河入蒙首站,在生态建设和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通过坚持综合治理理念、完善组织机制、科学开展生态建设以及推进重点工程等,取得了沙化荒漠化土地减少、生态环境改善的显著成效,为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原创文章,作者:甜雅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