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曾经辉煌的中国机器人独角兽企业Dataa Robotics,介绍了其在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后不久总部就人去楼空的现状,回顾了公司过往的成绩,如融资、专利等情况,详细阐述了其面临的运营危机,包括拖欠工资、裁员、法律纠纷等,还分析了其发展受阻的原因,如成本障碍、商业模式困境、上市失败等,最后指出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虽受投资青睐但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曾经在中国机器人领域风光无限的独角兽企业Dataa Robotics,如今正面临着一场全面的运营危机。有报道称,就在该公司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仅仅几周后,其总部便已人去楼空。
这家总部位于北京、以云驱动人形机器人而闻名的公司,于3月17日与厦门索菱机器人(上海上市公司厦门索菱高科技产业的子公司)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公司的高管出席了在厦门举行的签约仪式。然而,到3月底,多家媒体报道称,Dataa Robotics的办公室已被清空,不见员工踪影。
Dataa Robotics由电信行业资深人士黄晓清于2015年创立。曾经,该公司从包括软银、富士康等主要投资方那里筹集了超过54亿元人民币(约合7.45亿美元)的资金。它声称拥有超过2000项专利申请,在云机器人专利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其标志性的技术路线将基于云的人工智能、5G连接和人形终端相结合,并已在医疗保健、教育和智慧城市等场景中进行了应用试点。
2023年,中国科技部批准Dataa Robotics建设国家下一代云机器人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黄晓清还荣获了上海著名的白玉兰纪念奖。
然而,自2024年初以来,有报道称该公司开始拖欠员工工资并进行裁员。员工们向当地媒体透露,超过1万元的工资先是分两次发放,随后完全停止发放,社保缴纳也一并中断。一些员工签署了延期支付协议,但至今未收到任何款项。根据商业数据平台天眼查的信息,3月24日,Dataa Robotics收到了一项金额为2176万元的执行令,目前还卷入了20多起诉讼,主要涉及供应链纠纷和知识产权问题。
该公司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雄心壮志遭遇了成本障碍。灵活关节占机器人成本的60%以上,其GingerXR型号售价超过20万元,对于消费者来说价格过高,难以普及。尽管Dataa Robotics宣称与300多家机构合作建立共享技能模型库,但开发者参与度较低,生态系统落后于优必选和宇树等竞争对手。
Dataa Robotics过去的大部分收入来自政府和企业的试点项目,一直难以建立可扩展、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该公司的财务困境还因多次IPO失败而加剧。2019年,Dataa Robotics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申请,计划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筹集5亿美元,但美国商务部随后限制了其美国研发部门向北京转移技术。由于对盈利能力的担忧,该公司推迟了IPO,并在2020年再次面临技术限制。2023年随后的香港上市计划也陷入停滞,此前南京一家关键产业基金因商业化进展问题暂停了审批。
尽管中国的人形机器人行业仍然是投资者关注的热门领域——2024年吸引了超过70亿元的投资,2025年初又吸引了20亿元的投资,但该行业正面临着结构性问题。超过80%的资金仍然流向运动控制和关节模块等硬件组件,各公司纷纷追逐受特斯拉Optimus启发的相似设计,导致研发重叠和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即使是估值超过100亿元的优必选和致远机器人等行业头部企业,在实际应用方面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投资者朱小虎警告称,尽管该行业的共识很强,但“技术成熟度与高昂的估值相差甚远”。
曾经辉煌的Dataa Robotics如今陷入全面运营危机,从拖欠工资、法律纠纷到成本障碍、商业模式困境以及多次IPO失败,这些问题共同导致了其现状。同时,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虽受资本青睐,但存在研发重叠、资金使用低效等结构性问题,技术成熟度与高估值不匹配,行业发展仍面临挑战。
原创文章,作者:半荷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9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