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防卫演练”背后:美国因素与岛内反对声交织,赖清德搞“全民皆兵”,台湾民众真愿买单?

本文聚焦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推动的“全社会防卫韧性”相关演练及政策,详细介绍了演练情况、各方表态,同时深入剖析了赖清德此举在岛内引发的诸多质疑与反对声音,揭示其“以武谋独”的企图及对两岸关系的不良影响。

近期,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办公室下辖的所谓“全社会防卫韧性委员会”在台南进行了首度实地演练。自去年5月上台以来,赖清德便不断鼓吹所谓“防卫韧性”,甚至扬言要召集40万“民力”,这一举措在岛内引发了“全民皆兵”的担忧。

据台湾《联合报》3月28日报道,3月27日的这场演练持续了4个小时,设定了两项假想情境。一是台湾西南方向发生大地震,南部沿海面临海啸威胁;二是台南安平港旅客服务中心发生不明原因爆炸,有大量伤者需要护送。赖清德与副手萧美琴分别对安平港的“关键基础设施爆炸演练”、育平广场的“扩充急救医疗场所演练”以及一所高中的“大规模疏散撤离及避难收容处所演练”进行了视察。

此次演练动员了约1500人参与,参与者涵盖地方政府、替代役、民间救难团体、警察消防、宗教团体等,但台军方并未投入。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台协会(AIT)台北办事处处长谷立言、欧洲经贸办事处处长谷力哲以及日本、德国、以色列等国驻台代表均到现场观摩。此外,全台共有21个县市政府的民政、消防、兵役等单位也参与了观摩。

赖清德声称,在发生天灾地变或区域地缘政治变化等极端状况时,要确保社会与民生能如常运作。台“内政部长”刘世芳表示,赖清德指示全台368个乡镇区公所都转为“地区防灾协作中心”。谷立言还在AIT官方脸书发文,宣称“台湾官民团结一心,展现对未来挑战的决心与力量”。

据刘世芳透露,接下来8个地方政府自4月至6月,将实施一天“全民防卫动员加上关键基础设施演练”。“国土办”也规划自4月至7月选择11处关键基础设施,实施一天防护演练。有安全人士称,以往的“民安”“万安”演习将于今年4月整合为“城镇韧性演习”,系列演练将延续接轨至7月的“汉光”军演“实兵演练”阶段,各自验证应变能力。亲绿学者更是声称,面对“大陆威胁”首当其冲的台湾,通过这样的演练将强化“全社会防卫韧性”,还能告知大陆“对台湾的任何行动都需要付出极高成本”。

然而,赖清德的“韧性演练”在岛内遭到了广泛质疑。前“立委”沈富雄3月28日在政论节目上直言“少来这一套”,他指出从蔡英文开始,“韧性”二字就不离口,反而凸显“是没有韧性的人”。他还质疑赖清德提及的医疗外科资源准备去前线支持的说法,认为平时资源就不够,根本无法应付战争,再怎么演练也无济于事。

台湾前空军副司令张延廷也表示,台湾人口密度高,没有任何一个城市适合城镇战,且基础设施和电力很容易被破坏,供水也容易中断,天然气战备存量只有7天、石油战备存量仅2周,“打仗能撑多久?”他强调,在炮火轰炸之下,整个台湾都会变成断壁残垣,民不聊生、满目疮痍,“这样的战略布局完全失当”。

联合新闻网3月31日的一篇评论指出,构建防卫韧性不仅仅是救灾避难,除了备战以及保障战争发生后人民基础生活外,更重要的是如何避战,而这正是目前岛内最欠缺的超前部署。文章还提到,在民进党坚持“废核”的现状下,一旦被封锁不出两周,台湾就无以为继,赖当局即便演练再多、救灾速度再快,也无法改变能源毫无韧性的现实。

有媒体质疑,赖清德邀请外方驻台代表观摩演练,是在向国际贩卖“亡国感”。《联合报》分析认为,赖清德推动“全社会防卫韧性”,除了应对天灾地变与国际局势,背后更重要的是“美国因素”。美方高度期待台湾展现“自我防卫”的决心,台方则成立“防卫韧性委员会”、提升军费等。文章警示,如果台海陷入兵凶战危,除了救灾与避灾,粮食安全、能源供应也都将全面陷入窘境,赖清德作为台湾地区领导人,必须避免让两岸走向最坏一步。

岛内网络媒体也评论称,以医疗器材和制药原料为例,岛内平时就存在生理盐水不足、血库闹血荒的问题,护理人员还遭到当局带头压榨,这些能动员的准后勤人员的心都带不住,所谓的防卫韧性与作秀又有何不同?而且台湾已是高龄化社会,“数百万慢性病人口外加洗肾病患,在战时的生命权和基本健康权,赖清德真有把握顾全吗?”

“防卫总动员,台湾准备好了吗?”台湾《中国时报》以此为题发表评论,认为赖当局动作频频,就是要让特朗普政府明白他的所作所为都按照美国的要求走。此次演练邀请美国在内的驻台代表实地观摩,无一不是在告诉特朗普政府“台湾当局准备好了”,但“全民皆兵,真的是民众愿意看到的吗?”

实际上,岛内的所谓“全面防卫”在蔡英文时期就已全盘规划,涵盖“军事防卫”“民事防卫”“经济防卫”和“社会防卫”等方面。2022年,蔡英文当局成立“全民防卫动员署”,开始落实“全民防卫”政策。去年1月,有岛内民意代表披露,台军方有意在高雄闹市区宫庙、住宅大楼、图书馆、活动中心等人口密集处存放弹药,作为作战区域的弹药库。

赖清德上台后,将“全民防卫韧性”的重要性提升至“总统府”层级。2024年9月,他成立了所谓“全社会防卫韧性委员会”,并亲自担任召集人,副召集人分别是萧美琴、“总统府秘书长”潘孟安以及“国安会秘书长”吴钊燮,顾问包括联电创办人、“台独”分子曹兴诚等。赖清德当局声称,“全社会防卫韧性”的目标之一就是“必要时支持军事行动”,未来预计培训40万“可恃民力”。这一说法遭到了不少岛内民众的质疑,有人称“麻烦叫你(指赖清德)儿子回来(打仗)”“你不会先逃吧”。

今年3月19日,台“国防部”公布“四年期国防总检讨”,以“建构敏捷应变战力与全社会防卫韧性,确保安全”为主轴,分为6章23节,其中一部分就是“全民防卫动员支持持续作战”。报告称,“整合城镇韧性(全民防卫动员、防空)演习与应变计划”,将验证战时灾害指挥管制、警报发放、疏散避难、战灾抢救、救济站、配售站、急救站开设等。有分析认为,赖清德反复鼓吹“全台民防机制”,是为了恫吓台湾民众,鼓吹战争风险,为其“焦土作战”策略服务。所谓的“全社会防卫韧性委员会”,则是其“务实台独”的重要军事支撑,借此提升台军的作战能力并整合社会资源以对抗大陆,企图实现所谓的“以武谋独”预想。

为此,去年10月岛内高中发放“战时状态青年服勤书”,要求学生填写后参与服勤,引发了“学生上战场”的极大质疑。台“教育部”被迫公开道歉、收回,争议才暂时平息。但类似事件并非个例。同月,国民党“立委”张智伦质疑台“内政部消防署”出版的“战术紧急伤员救护训练手册”(TECC)是战争前置准备,其中某道测试题的正确答案竟是“有时最好的救护不是试图援救伤员,而是歼灭对手”。国民党“立委”徐巧芯更是直呼,“这就是要我们去送死!”

今年3月20日,《中国时报》报道称,为强化“台湾防卫韧性”,“内政部”加速培训所谓的“防灾士”,并将范围扩大到“经济部”“交通部”等机关,训练对象涵盖重要设施工作人员、大众运输运营人员、村里长及干事等。由于与目标的40万民力相差甚远,今年还将出租车司机、8层楼以上的大楼管委会、保安人员也纳入“防灾士”培训。

对此,岛内出租车司机工会率先表示反对。台北市出租车驾驶员职业工会发言人李威尔称,当局过去抛出“防灾士”概念就被批评是为战争做准备,令大家害怕;如今又纳入出租车司机,却没讲清楚究竟是为应对战事还是灾害,结训后要被定义成什么角色、属于什么群体,也都没有说明。

《联合报》直言,表面上这些做法是响应赖清德的“强化全社会防卫韧性”,实际上却带有战争动员的意味。文章指出,去年军方要求宫庙支持存放弹药时,岛内民众就已看到当局正把社会一步步拉进战争。义务役刚刚延长为一年,最近又传出美方要求增加到两年,“现在,在赖清德全社会防卫韧性的奇想下,连运将(司机)和大楼管理员也要被推上火线,下一个将轮到谁?”

国民党批评称,赖清德不思从两岸交流中寻求避战之道,只知道备战,根本是本末倒置。台海军退役中将兰宁利3月26日在《中国时报》发表文章称,千万别把“全社会防卫韧性”与“全民皆兵”搅和在一起,一旦让没有军籍、军阶的年轻人推上前线或孤守巷战,他们将无法享有战争法的权益。

张延廷3月30日在台湾中时新闻网发表的评论称,以“抗中”意识形态做政治招牌的赖当局,将各界认为千万不可的军事部署概念强加在百姓头上,这种“不可承受之重”不仅让民众心理恐慌,还造成反感。文章指出,在两岸关系日趋严峻的当下,美国特朗普政府强占台湾高科技产业,已能预见台湾未来民生捉襟见肘,赖当局应以百姓为念,勿再操弄罢免、撕裂台湾、升高两岸敌意。

中时电子报此前评论称,赖清德正在全面推进“台独”,否定签署“和平协议”的必要,猛力挑衅对岸,这根本是在引火上身。“韧性社会的筹谋根本救不了火,还不如在如何防火上下功夫,毕竟防范失火才是上策;一旦失火,有限度的民用装备和人力动员根本扑灭不了熊熊烈火。”

本文围绕赖清德推动的“全社会防卫韧性”相关演练及政策展开,详细呈现了演练内容、各方反应。赖清德此举背后有着“以武谋独”和迎合美国的意图,但在岛内却遭到了广泛质疑与反对。各界人士指出其战略布局失当、忽视民生、将社会拖入战争风险等问题。这充分说明“台独”行径不得人心,赖清德应停止挑衅,从两岸交流中寻求和平之道,避免将台湾推向战争深渊。

原创文章,作者:半荷mi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9663.html

(0)
半荷mio半荷mio
上一篇 2025年4月1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