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政要密集访亚,外交战略转向亚洲背后的多重因素,中欧建交50年,欧洲如何重新定义中欧关系?

本文围绕近期欧洲政要密集访问亚洲这一现象展开,深入剖析了欧洲外交战略转向亚洲的原因,包括跨大西洋关系的破裂、亚洲的稳定发展以及中欧关系的重要性等方面,并探讨了中欧关系未来的发展方向。

近期,位于欧亚大陆西端的欧洲政要们开启了密集的外交行程,纷纷前往东方的中国、东盟以及中亚等多个国家进行访问,形成了一股外交行动“向东看”的热潮。在今年年初美国新政府上台执政之后,欧美关系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进行观察,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欧洲政要频繁访问亚洲这一行为,彰显出欧洲外交在面对来自华盛顿的冲击时,正在进行一场战略性的转向,而亚洲成为了其重点关注的地区。

首先,跨大西洋关系的破裂,让欧洲外交战略的基石产生了动摇。在二战之后,跨大西洋关系曾经是连接欧洲和美国的坚实纽带,双方借此共同抵御苏联与东欧等对手。这一关系也成为了欧盟以及各成员国在外交战略和政策制定方面的重要基石和依赖。然而,冷战结束之后,随着对手的消失,这一局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跨大西洋关系越来越成为美国的负担,美国早已有了“脱欧东向”的想法。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就曾明确指出,欧洲在安全战略方面完全依赖美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欧洲人必须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尽管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欧洲受到了来自美国的第一波冲击,但欧洲仍然以自己的想象来定义欧美关系,试图用“价值观同盟”来长久地拉住美国。直到特朗普再次执政,发出了更为猛烈的第二波冲击,欧洲才如梦初醒,意识到欧洲所奉行的“价值观外交”与美国的“交易外交”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价值分裂,而且美国的“交易外交”对欧洲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威胁。法国总统马克龙在3月5日的全国电视演讲中开门见山地提到,欧洲正面临着来自东部的战争威胁以及美国发起的“全面贸易战”威胁,欧洲必须奋起自卫,不能让莫斯科或者华盛顿来决定欧洲的未来。

其次,与欧洲成为全球安全焦点不同,亚洲的稳定与发展正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当与欧洲学者讨论国际问题时,亚洲学界同行常常感慨,亚洲人思考问题的方式是多元的,对于任何问题,总能找到妥协与解决的方案,而不是像欧洲那样采用线性思维,只考虑一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就拿和平问题来说,并不是武器越多、越精良,和平的机会就越大。军队和武器固然是和平稳定的重要支撑,但绝不是全部。

欧洲的历史表明,以武力促和平的时期往往是短暂的。二战后欧洲能够维持70多年的和平繁荣,从根本上来说,要归功于建立在经济一体化基础上的各国和解与共同发展。然而,冷战结束后,欧洲的军事一体化不断推进,而经济一体化却明显滞后,导致军事与经济失衡,矛盾不断积累,最终引发了冲突,使得欧洲以及欧洲边缘地区成为了当今世界最为惨烈的战场。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亚洲各国虽然也存在着一些矛盾,但整体上保持着和平稳定、繁荣发展的态势,这一模式常常被赞誉为“亚洲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在于对经济发展充满热情,同时对军事安全保持克制,持续保持军事与经济之间的平衡是亚洲能够持续稳定与繁荣的基础。令人担忧的是,美国不断加强其在亚洲的军事存在,还促使一些国家增强军备,这使得亚洲原有的军事经济平衡受到了侵蚀。

笔者注意到,欧洲国家声称要为亚洲的“区域安全作贡献”,例如此次法国外长巴罗在访问亚洲途中就强调了“戴高乐”号航母打击群在亚洲巡航的“重要意义”。然而,亚洲需要的是经济发展,而不是军事炫耀。欧洲不应将自身因军事与经济失衡而导致冲突与战争的失败经验带到亚洲。欧洲应该意识到,其历史上在亚洲的军事存在并没有给这个地区带来任何和平与繁荣。

最后,欧盟应该从自身利益和全球战略的角度出发,来定义和发展中欧关系,而不是采取权宜之计。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50年来,双边关系的发展堪称国际关系历史中的一个珍贵的成功范例。中欧之间的密切交往,不仅促进了双方的发展,增进了彼此的福祉,还带动了欧亚大陆东西两端在物质和人员方面的交流日益密切,推动了这个历史上战火纷飞的大陆实现整体的和平与发展。这是中欧合作所取得的成果,也是中欧双方在当前动荡的世界中所肩负的对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责任。

从整体上看,中欧关系是当今世界上规模庞大、基础稳固、具有可预期性的“超大型关系”,是中欧双方共同拥有的财富,也是双方共同塑造未来的坚实基础。欧洲需要明白,中欧关系既不是在欧美关系受挫后的替代品,也不是欧洲在谋求“亚洲存在”战略中用于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平衡的对象。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的是,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力量增强正在不断改变着中欧关系的结构,这使得欧洲面临着如何平衡中欧关系的压力。同样,中国也需要适应和不断调整变化中的中欧关系。这就要求双方不仅要有问题意识,更要有通过协商解决问题的意愿。如果欧洲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简单地归咎于不同的制度,将对方视为制度对手,那么不仅无法解决矛盾,反而会使矛盾固化,甚至进一步深化,这对双方都没有任何好处。可以说,基于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外交”给欧盟外交带来的只有麻烦和困惑,而不是实际利益。

关键在于双方要相互尊重,从多元的视角去理解问题,妥善管理好分歧,核心是实现利益平衡。正如中欧领导人年初通话中所指出的,双方有能力、也有智慧通过友好协商妥善解决存在的问题,共同开启下一个值得期待的50年。

本文深入分析了欧洲外交战略转向亚洲的原因,包括跨大西洋关系破裂、亚洲稳定发展以及中欧关系的重要性等。强调了欧盟应从自身利益和全球战略出发发展中欧关系,同时指出中欧双方需相互尊重、协商解决分歧,以实现利益平衡,共同推动中欧关系在下一个50年取得更好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东京迎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9662.html

(0)
东京迎荷东京迎荷
上一篇 2025年4月1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