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婴儿原始反射展开,介绍了其定义、种类、作用,并为新手爸妈提供了关注和利用原始反射促进宝宝成长的建议。
当我们看到可爱的新生儿,用他那小小的手紧紧握住我们的手指,或是张开小嘴做出觅食的动作,又或是欢快地蹬腿挥臂、手舞足蹈时,你是否会好奇,这些小家伙与生俱来的“小动作”,其实蕴含着人类发育的“生命密码”——婴儿原始反射。那么,原始反射究竟是什么?它又蕴含着哪些神奇的能量?为什么新手爸妈需要特别关注它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门采访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张碧云。张碧云医生解释道:“原始反射是新生儿出生后,在特定刺激下某一组神经通路产生的反应。它是先天性、无意识的动作反应,由脑干和脊髓等低级神经中枢控制,宝宝无需学习就能触发。”这些反射在婴儿早期的生存和发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随着神经系统的逐渐成熟而慢慢消失。一般情况下,孩子出生后3 – 6个月,这些原始反射就会逐渐消退,随后被高级脑区发育后的自主运动所替代。原始反射大约有10种,其中包括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拥抱反射、握持反射、屈体侧弯反射、踏步反射、紧张性颈反射等等。每一种反射情况,都像是婴儿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信号灯”。比如说,当我们用手指轻轻触碰新生儿的面颊或者口唇时,他会转向同侧,做出类似于觅食的动作,这就是觅食反射;当乳头碰到新生儿的下唇时,会诱发他的吸吮反射。这类反射是宝宝出生时就自带的,属于新生儿的生存本能,通常在4 – 6月龄时,随着婴儿能够自主进食而逐渐减弱并消失。再比如,当我们用手指或者铅笔触碰新生儿的手掌时,他会用小手紧紧握住,刺激足底也会有类似的反应,这就是握持反射。新生儿的握持反射十分有力,有些新生儿甚至可以用手握紧检查者的手,让自己整个身体悬挂起来。握持反射在3个月后会逐渐被主动的抓握动作所取代。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严重脑损伤、肌张力异常增高的新生儿或婴儿,握持反射会表现得过于强烈。原始反射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参与构建宝宝的运动、认知与社会情感发展系统。家长们通过观察和利用婴儿的原始反射,不仅能够了解孩子的神经发育状态,还能在日常与宝宝的互动中促进其成长。张碧云医生为家长们提出了以下建议:首先,要做好宝宝的健康筛查。家长在带宝宝进行儿保体检时,应该主动向医生询问原始反射的检查结果,并且学习一些简单的家庭观察方法,例如轻轻触碰宝宝的掌心,观察握持反射的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千万不要自行判断,要及时带宝宝转诊至儿科神经专科。其次,建立宝宝的发育时间轴。记录关键反射的出现和消失时间,对比双侧反射的对称性。比如,轻轻触碰婴儿的左右手掌,观察抓握力度是否一致,如果单侧反射较弱,可能提示臂丛神经受损或锁骨骨折等疾病。同时,也要关注反射强度的变化,以吸吮反射为例,如果宝宝原本有力的吸吮突然变得无力,就需要排查宝宝是否有感染等情况。最后,通过抚触与按摩来激活神经通路。例如进行足底按摩,轻轻划动婴儿的足底,有助于促进下肢感知觉的发育;进行手掌按摩,用拇指按压婴儿的掌心,可以缓解握持反射过强导致的肌肉紧张。
本文详细介绍了婴儿原始反射的定义、种类及作用,强调了其对婴儿早期发育的重要性。同时,为新手爸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帮助他们通过观察和利用原始反射,更好地了解宝宝的神经发育状态,促进宝宝健康成长。
原创文章,作者:行云乐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yaoxin.com/archives/10401.html